第7章 楔子:理念之争(2/4)
“哦,仲达客气,请讲!”诸葛亮自是不慌不忙,论舌战,诸葛亮自出世以来,未逢敌手,更是赚下无数的三国名场面,绝对称得上当世舌战第一人,对于司马懿这种先扬后抑的路数,自然是熟稔于胸,气定神闲,沉着应对。
“先生向以匡复汉室为己任,实在令人佩服,先生的《出师表》,我也拜读了好几遍,果然是千古名篇,不过所谓势易时移,当今天下已三分鼎立多年,早已非汉室一家之天下,先生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莫不是一种执念,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难道不是一种偏见。”司马懿缓缓说道。
客观讲,司马懿这话并非没有道理,也的确符合当世大势,而且,还有另外一层不可言明的用意。诸葛亮才识冠绝天下,儒道法兵杂家无不精通,治国用兵也不拘一格,但从源头来看,却是以道派打底,司马懿此话更是暗指诸葛亮六出祁山,是陷入明知不可为而为的执念,有违道家无为主旨,是不识时务的逆天行事,其用意就是要让诸葛亮对自身生出怀疑,在接下来的体术和咒法较量中,发挥不出最大实力。
“哈哈哈哈!”诸葛亮自然明白其中含义,立时大笑道,“仲达,你这是在讲笑话吗,礼乐崩坏,才天下大乱,这天下若非是汉室之天下,难道还是曹氏的天下,又或者还是你司马氏之天下?”
诸葛亮到底是舌战高手,撇开永远扯不清的天下大势,矛头直指魏王,一句话便站上了道德高点,眼下虽说汉室式微,但人心向背仍以汉室为尊,即便在曹魏朝堂,仍有暗流涌动,视曹氏为逆臣乱党的不在少数;而诸葛亮最后在话里捎上司马懿更是点睛之笔,直指他忠顺外表之下的勃勃野心,这实在是让司马懿异常难受的软肋,偏又无从辩驳,难道说自己并无夺权野心,那更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