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虽千万人吾往矣(1/2)
“丁修,何在?”
“如今我锦衣卫人手招募的如何?”
骆粥走下阁楼出声问道,新的商税试行之后还不知道会引出多少牛鬼蛇自己自然得提前布局。
“回禀骆大人,在陛下点头应允之后,近来我锦衣卫扩张极快,如今我新募人马已凑齐四卫,也就是两万两千四百余人。”
“若是算上京都的人马拢共有两万八千人,已经有了前朝近半的光景。”
丁修沉声禀报道。
“两万八千人吗?”
“想来也勉强够了!”
“本官自会向陛下请旨,早些时候将这些人手调入京畿之地吧,你先下去准备吧。”
骆粥沉吟道。
“诺!”
丁修接令出去筹备了。
“百晓生,如今谍报司探听四大商帮那边的情况如何?”
骆粥目光落到百晓生身上问道。
“回禀骆大人,这段时间下官已经随着沈从文那条线将手底下的碟子都洒了出去,各家粮仓,钱库的位置也都已经摸清楚了。”
“他们四大商帮在京畿之地各个县城内残存的余孽都已经摸清楚了,只等大人一声令下,随时都可以抓捕。”
百晓生拱手道。
“嗯,既然如此那便把这些余孽都抓起来,通通杀了吧。”
“权当是正餐前的开胃小菜吧。”
骆粥咂了咂嘴道。
“对了,大人府外那些碟子要不要?”
百晓生望着长街的方向比了一个割喉的动作询问道,
“暂时不必理会。”
“且让他们都清楚一些本官的动向,也好给他们扎堆的勇气,不然满天下的找人杀也挺麻烦的。”
骆粥摇了摇头道。
“诺!”
百晓生闻声躬身退走。
当日无数的碟子运转起来,数之不尽的情报被飞鸽送入谍报司,归拢之后又被分批传递下去。
夜幕刚刚降临之时,只见数千穿锦绣服,腰佩雁翎刀的锦衣卫策马而出,手持线报,往京畿之地四处散去。
……
三日后,
上京城,
菜市口,
上百辆囚车从京畿之地各个县城被押到城中,每一辆囚车内分别关押着三五人,其中男女老少皆有之。
细细看去其中大多数人都是和寻常百姓一般身穿布衣,体态却是极为圆润,显然都是家境殷实之人,和修养了好几日仍旧面带菜色的上京百姓区别极大。
“杀头了!”
“杀头了!”
有好事的百姓走街串巷的叫嚷着。
数百人一同斩首的场景,不论是放到那个朝代都是顶天的大事,当消息传开,百姓得知他们便是抬高粮价的幕后黑手时,更是引得上京城内万人空巷。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
“端是个杀头的好时节!”
骆粥望着长街两旁飘落下来的枯叶低声念道,大离自古以来便讲究时令,而秋季对应的是正好是四季当中最肃杀的季节。
若是按照五行排布来说,秋季对应也正是其中的“金”,金本性冰冷,从五行风水来讲这时生命最为沉寂,乃是一年四季之中生命力最低的季节,而且金代表用于砍伐的器械,是破坏的代表,主杀伐!
所以自古以来,
大多都是喜欢秋后问斩。
“骆大人,时辰快到了!”
一旁监斩的官员,看了一眼天色后对着身处主位的骆粥拱手道。
“嗯。”
“都押上来吧。”
骆粥闻声挥了挥手道。
自有数百名锦衣卫将那些四大商帮在京畿之地的余孽押着跪倒在地。
上京城虽大可也凑不出数百名刽子手,所以只能让锦衣卫临时冲当,好在气力够大,雁翎刀也能斩下头来。
菜市口搭建的行刑台虽广,却是容纳不下数百人,所以那高台之上只是为首的甬商范家的老小。
余下的人,
则是被押负在高台之下一字排开。
随着时辰的临近,数百柄雁翎刀也是缓缓扬起,在阳光下冷冽的刀身应衬出即将授首之人惊恐的面容,哭喊声,哀求声,一刻也不曾停歇,没有那些传闻中“脑袋掉了,碗大个疤。”,“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一类豪放的言语。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骆粥意兴阑珊地摇了摇头,目光也从锦衣卫上移到了人群之中。
此刻菜市口这个十字口相临的四条长街全都被黑压压的人群挤满,其中大多都是百姓,当然也不乏前来打探消息商贾。
“少爷,咱们走吧……”
临街酒馆二楼的窗户边上,
一家仆望着身旁的年轻男子劝道。
“我家眷都在那刑台之上如何能走?”
那中年男子嗓音沙哑道,此人正是甬商范家的后人,乃是侍女所生,没有纳入族谱所以侥幸逃得一命。
真要说起来,也是活该他范家倒霉,天下四大商帮都有自己的地盘,散布于天下各地,好比潮商沈家的地盘在沿海一待,晋商渠家的地盘在西边一带,范家的地盘确是距离京畿之地不远的临江郡,主事的范老死后,更是被肃清的锦衣卫一网打尽。
“唉,那贼子势大。”
“少爷您再看下去也改变不了什么,反倒是自添伤悲……”
老仆长叹出声道。
“改变不了也无所谓,多看看也好,”
“总得记下这仇人的样子吧?”
那中年男子咬牙切齿道。
“骆大人,午时三刻已到!”
高台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