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页(2/3)
“阿大,没想到当年读《范滂传》,竟能一语成谶,母亲十分自豪,你后来果然做了范滂。”程夫人看向大儿子苏轼,面上挂着欣慰的笑意。
苏轼跪在榻前,眼眶通红,在听到母亲的话后不禁怔然。
当年他和弟弟还是孩童的时候,母亲给他们讲东汉《范滂传》,说那范滂心系百姓、为官刚正不阿,却因此遭到小人排挤陷害。范滂上刑场前,自愧不能为母亲尽孝,范母擦干泪对儿子说:“骨气和长寿若不能兼得,我当然支持我儿选骨气。”
当时的苏轼年纪虽小,听完这个故事却大为震动,当即扑进母亲怀里发问:“母亲,若我以后要做范滂那样的人,你允许吗?”
程夫人是怎么回答的,她笑着把儿子揽进了怀里,郑重道:“我儿有这样的志向,我岂能不做范母?”
如今来看,按照天幕中交代的苏家走向,冥冥之中,苏子瞻确实走上了范滂的路,只是可惜,那时的苏母已经不在人世了。
想到这点,苏轼的悲恸再难抑制,无论他在京城多么受人追捧,无论他的诗文多么名震千古,在母亲眼里他只是爱读书爱玩闹的大郎罢了。此时此刻,他只想长长久久地做母亲膝下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神迹能预知未来,让我临终前再见你们一面,我已经很满足了。此后道路艰辛,你们兄弟二人当同荣辱、共患难,此外,好好侍养你们父亲。”
程夫人吃力地抬手,将两个儿子的手放到一起,最后看了一眼丈夫的方向,放心地闭上了双眼。
真正的悲伤是无声的。
这是青年苏轼人生第一次经历至亲的离别。饶是他向来才思泉涌,此刻也不能用完整的字句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