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页(1/2)
欧阳修向来爱才,一听这话立马放下手头的所有事细心捧读这份试卷。
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做《刑赏忠厚之至论》,且不说其中的内容针砭时弊鞭辟入里,也不论这一手好书法看的人心旷神怡,就单论这篇文章的行文风格,一改五代以来华丽奢靡追求骈俪的文风,这岂不是正好和自己提倡的古文运动不谋而合!
“妙!写的妙!老夫读完都自觉汗颜,老夫要为这后生让出一条路来,助他一臂之力,放他出人头地!”
发现一篇锦绣文章、一个少年英才,这位大学士内心满是激动,想着自己有为国家发现了一位栋梁之材。只是北宋的考试采用糊名法,即便是主考官欧阳修也不知道这考生究竟姓甚名谁,他下意识以为这是他的学生曾巩写的文章,为了避嫌,转念一想,还是将这篇文章划为了第二。
刚刚划定名次,便听窗外小厮着急忙慌地奔来:“学士!学士!官家急诏让您入宫!”
作者有话要说:
小苏,有没有一种可能,努力做官救不了哥哥,你最好直接当皇帝(bushi)
第4章乌台诗案(四)
礼部省试,为皇帝擢选进士,原本是要锁院五十日的,但皇帝派人星火急诏,欧阳修以为出了什么天塌地陷的大事,急忙命人备车往皇宫里赶。
路上听侍从详细交代了天幕一事,欧阳修才意识到在他沉浸在那篇文章的时光里,大宋都发生了什么。
“苏轼......”欧阳修捋着自己花白的胡子,“若神迹所言为真,忠心耿直的臣子在来日遭到这般迫害,老夫必当极力避免此事发生。”
侍从擦了擦额头上的虚汗,心道自己到底该不该告诉自家大人那个时候大人已经驾鹤西去了。
赶到皇宫中时,宋仁宗赵祯和枢密使韩琦已经等候多时,仁宗免了欧阳修的行礼,开门见山:“永叔,你来了,你可曾听说神迹降临一事。”
宋仁宗向来是出了名的仁慈包容,永叔是欧阳修的字,宋仁宗这般称呼,可谓将自己的身份一降再降。
“来的路上已听小厮转述,不知官家如何看待此事?”
宋仁宗犹豫片刻,开口道:“这神迹大体围绕苏轼一人展开,可见那苏轼在后世定是蒙受了不小的冤屈,我大宋自开国以来一直崇尚文治,优待文臣,朕身为天子,自然不忍看着这种事发生。”
欧阳修俯身:“老臣与官家所想一致,苏轼既然才学过人,自然应当留在朝中长久效力发挥作用,而非被小人所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