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页(1/2)
皇帝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怒火。他知道,此刻的他需要冷静,处置他们必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制定一个精密的计划。
他的目光落在面前的齐书珩身上,“太子心中可有解决之策?”
齐书珩背脊稍弯,“利诱。”
这三个人背后的家族盘根复杂,而他们自己也小心谨慎,不然也不会这么多年都没漏出过马脚,靠旧案定罪几乎不现实。
如此一来,用新的利益徐徐图之就是最好的办法。
“陛下,公主殿下来了。”内侍在门外轻声道。
齐书怡推开门,笑盈盈地走进来,“父皇!咦,皇兄也在?”
“皎皎今日怎么想到来父皇这了?”皇帝抽出一本奏折覆在信纸上,语气柔软,但因刚刚盛了怒火,眼神中还带着些摄人的气势。
齐书怡眼睫颤动两下,神色自若地圈住皇帝的胳膊,脑袋靠在皇帝的肩头,“皎皎想陪父皇母后用膳了,恰好大皇兄也在,不如叫上二皇兄一起吧?”
齐书怡动了动脑袋,“好不好?父皇?”
皇帝拍了拍齐书怡的脑袋,“公主殿下都发话了,谁敢不从?”随即瞥了一眼齐书珩,“还不去叫煜儿?”
帝后向来对子女不约束,用膳时也没有食不语的说法,皇后甚至还喜欢用膳时催促齐书珩的婚事。
“珩儿马上就要过二三生辰了吧?”
齐书珩夹菜的动作微微一顿,在心里微不可察地叹了口气,无奈地点点头。
皇后意有所指道,“孟尚书的儿子比珩儿还小一岁吧?下个月女儿都要办满月宴了。”她横了一眼皇帝,“你也不要总是将政事丢给珩儿办。”
皇帝讪讪点头。
齐书怡兴奋道,“皎皎可以替皇兄牵线!”
齐书珩加了一块肉放进她碗里,“专心吃饭。”
用过膳后,齐书怡如往常一样,慢悠悠地走在熟悉又安静的甬道上。如果此刻有人观察齐书怡的话,一定能发现她的步履并不平稳。
今日的膳食用了不少的屠苏酒调味,以齐书怡的酒量根本保持不了清醒。
她的脑子有些混沌,思绪如同被风吹散的游云,飘散四处。
齐书怡突然想起了另外一次混沌。
“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齐书怡跟着赵怀意一句一字地念,蓦地感觉到一道不悦的目光落在她身上。
她迟钝地侧头,望向赵怀意,眼中满是疑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