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页(1/2)
杜喜莲答应一声,就要出去,敏鸿又叫住叮嘱道:“告诉他缓缓儿的收,钝刀子割肉才痛煞人。”
“是,小的省得。”
杜喜莲出去复命,赵子琪留了下来,他绕着穆敏鸿左看右看,忽儿冷不丁打了个寒颤。
第76章孤鸿影(五)
元月一过,便是惊蛰,虽然戍北原的广袤大地仍然被一片白雪覆盖,但人们知道,只要过去这天,春便醒了。
眼下又是最冷的时节,乍暖还寒,人们却竞相走到街市上,惊喜交集地交换着一个消息:今天粟米价格果然降到三十五文一斗了
“降了!几家粮铺都挂着价牌,三十五文一斗,任人买,再不错的!”
“不会再涨了”
“涨什么,粮食本就是人吃马嚼,如今你我家里都有余粮,它再涨谁还买呢,况且我听说,咱们连州粮价疯涨这事儿,都闹到京师上达天听,朝廷派大官来啦!”
“真的嚒,那得砍两个粮商了!”
“瞧着罢,谁知道呢”
“要我说,还得是穆家人,当年穆三爷就是个顶呱呱,如今他儿子也没辱没门风,手段之狡诈更胜他父亲!”
“是呐……”
众人便嘈嘈议论起这段时日连州大粮商们买进卖出打擂台的事来,至于曾经煊赫一时的粮食把头刘丰年,除了老百姓叽咕一嘴子,便再也无人理会,也无甚声响了。
*
早在连州粮价涨到每斗一百二十文时,远在京师的中央提举常平司便收到各地转运使的札子,不敢耽搁,翌日便奏给太尉姬新亭裁夺。
姬太尉年约五十,作为一个位极人臣,权势滔天的辅国者来说,倒是少见的年轻。他读罢札子,种种摔在几案上,意味不明地笑了笑,“自打去岁入秋,各州都报欠收,连州又要打仗,朝廷为他翻箱倒柜地凑粮食,他吕飞倒是不心疼这个钱呐。”
常平使擦了擦汗,他本有监察各州物价之值,太尉此话莫不是怪他渎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