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页(2/2)
张姨娘的大丫鬟张红玉出了门子,挑选十三岁的晴秋为继任,既为副手又服侍容姐儿。一夜之间,晴秋的大名在穆府三百家仆中传遍,无一不在打听此人是谁;
新春伊始,有到了年限的丫鬟赎身出府,管家也从牙人上手买了十来个小丫头填补。老太太从中挑出两个,又让刘嬷嬷从下人房荐上来一个朴素实诚的,收到屋里管教——大家都说,这是为了给以后清哥儿媳妇栽培的人。
……
众说纷纭,到底如何,却只有事中人才知晓。
自打开了春,容姐儿便犯了伤寒症,吃了药也不见好,因是胎里带来的病症,每年春天都得来上一回,姨娘心里也笃定得很,只叫人拆了暖房厚重的门帘地毯,另放置了一张榻,让容姐儿挪过来睡在此间,方便照看,并常打发丫鬟洒扫开窗。
晴秋自然也一并跟着来到东厢,衣不解带地伺候容姐儿,这期间,只有姨娘想不到的,没有她做不到的。
相处日久,张姨娘越发觉这小丫头殷勤体贴,心细如发,因此渐渐地也让她料理房中琐事。
春去秋来,年复一年,晴秋便在张姨娘谆谆教导下,渐渐长开了身量,开阔了见识,也温柔了眉眼。
——第一卷·野有蔓草·完——
第34章长孙媳
崇元十九年三月,惊蛰早已过去,戍北原上残雪未消,没有一点儿春天的迹象。大风从西边吹来,天是黄色,地是黄的,枯草与秃树也是黄的,老天爷只管刮风,把这天地搅得一片混沌昏黄,直教人灰头土脸,心烦气躁。
及至到了四月初,墙角和树根底下,柔嫩的苦荬菜才颤颤巍巍冒出第一簇绿芽。再几日落了雨,等人们留心留步时,只见风停雨驻,残雪尽消,草茸茸地绿了,树也发了新芽,天地间竞相迸发出勃勃生机,一片盎然春意。
恰逢这好时节,连州城穆府也有喜事——老太太相中的长孙媳妇李氏,经过完备的三书六礼,终于敲锣打鼓娶进了家门。
李氏家里是连州名宿,祖父曾高中过进士,也曾中过词学兼茂科,后被朝廷选差为连州州学教授,一辈子桃李无数。可惜儿孙辈在读书和做官这两件事上头时乖运蹇,都没能成大材,唯有孙女儿秀外慧中,又可惜是个女孩儿家,便盼着配一个通材达识的孙女婿,于是在州学里寻来找去,看准了城西富户穆家的长房长孙穆敏清。
……
且说这日,新妇回完门,至晚时归家。清哥儿回书房,清哥儿大奶奶去后院拜见老太太,她回来得晚,恐怕错过了时辰,便从花园子里一径石子路穿过来。
“大奶奶慢些走,后晌才下了雨,这石子路滑的很。”丫鬟扶着李氏,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