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会议结束(3/3)
总之,东南西北大约40万的兵力,将3万中央红军团团围了起来,兵力对比10:1以上,可谓是铁通一般的包围圈。
接下来,一个重大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红军将往何处去?
经过遵义会议的分析,好像有三个选择:
第一:继续留在遵义,以遵义为中心建立黔北根据地,再谋求以后的发展。
第二:折而向东,沿着原路打回去,去湘西寻找红二、六军团汇合。
第三:北渡长江,从泸州至宜宾段渡江(因为这一段水流比较平缓)进入四川,然后沿四川边界往北,去川陕一带寻找红四方面军汇合。
那么,这几个选择哪个更具可行性呢?
首先,在黔北建立根据地。当红军打下遵义后,就发现贵州一带地瘠民贫、难以扩展。而且,从四面八方压迫而来的光头军,根本不给红军喘息的机会,这条选择直接就被排除。
第二个选择:从我们来的方向返回去,再次进入湘省,去湘西谋求与红二、六军团汇合。
这个选择有二个难题:一是何贱已经在乌江以东的湘省边境构建了大量碉堡,防止红军再次入湘。
二是此时的红二、六军团也就万把人枪,还处于流动状态,并没有稳固的根据地。
除掉以上两条,就剩下第三条选择了:北渡长江进川省,去寻找红四方面军,因为川陕一带的红四方面军不仅建立了根据地,而且部队已经发展到近十万之众,兵强马壮。
因此,这个方案在遵义会议上便明确定了下来。
红军下一步的战略目标,就是北渡长江进入川省,再北上川陕寻求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一则--有红四方面军接应;
二则--人烟稠密,是“西南首富”;
三则--交通不便,当地军阀有排外思想,光头军难以向川省调兵;
四则--川省人民痛恨军阀横暴,有革命基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