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朝局惊变(2/3)
宋仲明告假回荆州完婚,大理寺丞刘跃上书大理寺卿陈浩及大理寺少卿司马攸,直书宋仲明管理文书卷宗期间,重要卷宗无故丢失、残缺或遭篡改,部分重要案件幸得早年秘密抄录,存于大理寺卿书房,才得以不被湮灭。陈浩连忙将此事原原本本上报大理寺直管上司尚书省从二品尚书左仆射杨晖,杨晖在政事堂直接向天子禀报,天子震怒。
大理寺乃大成国最高讼狱、审讯机构,所审案件,皆是国之大案、要案,案件牵涉之人,无不是gāo • guān显贵,因此,大理寺的审案断案职权,由天子钦赐,不容任何人横加干涉。大理寺的卷宗,更是严加看守,不得有失。重要卷宗,由大理寺卿秘密抄录、存放,以备不时之需。宋仲明区区一个从六品大理寺丞,胆敢监守自盗,分明是受人指使,企图动摇国本。
一件事一旦牵扯到政治,就很严重了。
宋仲明自不待言,罢官下狱,听候审讯。大理寺卿陈浩虽然身家清白,刚正不阿,但管理下属不严,有一定责任,但天子念其乃大成国不可多得的律法人才,因此调离大理寺,平调至刑部任侍郎,一把手变二把手,但也没离开律法行当。
大理寺卿一职出缺,擢升大理寺少卿司马攸出任。随着一干人等各就各位,这场fēng • bō才逐渐恢复平静。
但大成国没有平静多久。
赴各地考课的按察使在冬至前陆续回京述职,觐见天子当面禀报吏治考核结果。扬州按察使司马煦年直指正四品扬州刺史胡正良在扬州只手遮天、结党营私、官商勾结,大肆贪污受贿、截留关税、欺压鱼肉百姓。此外,更是将九江、吴郡、丹阳、会稽四郡视同自己封国,排除异己,培植势力,形同裂土封侯。相关人员及罪赃,已经锁定并严加看管,听候发落。
永佑帝司马韬听毕禀告,并御揽了相关的清查记录卷宗后,气的浑身发抖,直接掀翻了书桌,直言太子误国。
不久,出任监国、领中书省中书令的当朝太子司马仹因监管不严、用人失当、纵容奸佞等过错被免去朝中一切职务,回太子府静思己过。至此,中书省和尚书省一样,长官一职空缺悬空,由副长官,即中书左、右侍郎领事,直接对皇帝负责。经过一系列波动,三省长官,除负责审议政令的门下省长官门下侍中还设有人员担任外,负责制定政令的中书省、执行政令的尚书省,长官一职皆悬空。
司马煦年由兵部尚书转任刑部尚书,与大理寺共同彻查扬州贪腐窝案。户部尚书曹端对扬州利税核定失误,对其截留私用隐匿不报,罪同欺君,革职查办,瑞郡王司马仰暂领户部尚书,盘查国库,重新核定各州利税。
大成国的政治旋涡,似乎已逐步浮上台面。
永佑十九年冬至,天子与往年一样颁布特赦法令,对一些符合条件的犯罪人员或其眷属予以特赦,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特赦人员较以往要多,大概是永佑十九年发生的事情太多,天子想大赦,以图恳请上天赐福于大成,灭绝祸端。
沈霁月、周献芷,均在此次获赦,但当年的“藏奴案”,似乎并未进入天子的关注之列。沈镛等人,依然是朝廷登记在册,明令通缉追捕的在逃要犯。
冬至当天,赦令生效。
获赦人员悲喜交加,在亲人翘首期盼的目光中走出牢笼,痛哭相拥,蹒跚回家,团圆过节。
长安教坊司掌教偕一众姐妹一早便欢送沈霁月,互相别过,各自珍重。
明心搀扶着沈霁月,问道,“小姐,我们去哪?”
去哪……沈霁月不知,她在长安一无亲人,二无田产,如何生存?她想去扬州,但是她是在逃要犯的家眷,即使已被特赦,也会被严密监控,去扬州等于是暴露父兄藏匿之所,给他们带来杀身之祸。
“明心,你回司马府吧。现在,我已经不需要你保护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