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其形波音冲出死亡飞行(1/2)
美国西雅图一个名叫威廉·波音的人和他的朋友韦斯特·维尔特,创办了一家小规模的水上飞机工厂,取名叫“太平洋航空公司”,当时这家公司只有21名工人。公司在成立后的第二年,便制造出了第一架飞机,并将公司更名为“波音公司”。自此,数十年来,波音公司凭借其不断推出的新产品,牢牢地占领了世界飞机市场,成为全美最大的民航飞机制造公司。
波音公司主要生产民用和军用飞机、直升飞机、导弹、航天装备,并提供零件和维修服务等,同时还经营电脑事业。公司已由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拥有职工十几万人。几十年来,波音公司在世界航空航天业中一直居于领先地位。探究波音公司成功的秘密,可以得出,波音公司成就的取得最大法宝就是不断推出新产品,牢牢把握市场需求的新动向。
早在20世纪30年代,波音公司就率先推出民航机“飞剪号”,名震全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配合打败法西斯,又率先推出B17、B29等大型轰炸机。由于此两种飞机威力很大,故而人们把B17型称为“空中堡垒”,B29型称为“超级空中堡垒”,由于这批威力极强的飞机加盟,使盟军的力量大增,可谓大长盟军志气、灭法西斯威风,为战胜德、意、日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好景不长,“二战”结束后,美国军方取消了尚未交货的全部订单,使整个美国飞机制造业陷入瘫痪状态。波音公司尽管战时为军队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巨大的支援,但由于撤销了军方订货,一时间又没有发展其他品种,也不例外地陷入了“死亡飞行”之中。
一时间,各个飞机制造公司昔日的风采荡然无存,各个垂头丧气,不知该从何下手。
但威廉·波音并未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而是进行了深刻地反思。他认为,造成“死亡飞行”的原因虽然从外在形势上看是由于军方取消了军用飞机的订货,但作为公司来讲,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就是过分依赖军方的订单,产品过于单一,没有及时考虑到有一天战争停止了,该向什么方向发展的问题。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威廉·波音果断地调整了经营方向,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一方面波音公司继续与军方保持密切联系,随时了解军用飞机发展的趋势,军方的需求,以便能及时满足军方需要。这样军方就不会介意,而其他飞机制造商也难以乘虚而入;另一方面,考虑到军方暂时不会有新的订货,完全可以抽出主要人力、财力,开发民用商业飞机。正所谓:存其形,完其势,“金蝉脱壳”之计的实际运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