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被训斥也有面子(2/4)
“给你们一句忠告,既然来了镇子上,大舅收敛你们的脾气,不要惹是生非!”
“以后也要记得,多跟着伏大郎学学!”
“今日若非我手下的人,认识伏大郎,否则就你们这些生面孔,在镇子上面瞎转悠打听的话,我们看到就觉得你们不是什么好人!”
赵忠明显是卖了伏湶一个面子,当着伏湶的面,狠狠的教训了王大牛等四人。
“我等明白!请端公放心!”
王大牛四人闻言,连忙行礼回应,而后满脸问号,面面相觑。
他们没想到他们会被赵忠突然这么训斥,而他们也没有因此恼怒,反而非常诧异。
盖因赵忠刚才的话,让他们觉得和他们以前见过的衙门官差对他们说话相比,完全不一样。
以前,他们遇到的官差,对他们这种百姓,完全是高人一等的姿态。
哪有官差会像赵忠这样,如同长辈一样,关心他们前途,而训斥他们的?
这种鲜明的对比,就让他们有了一种被训斥,也是非常有面子的感觉。
当然,这也不能怪他们如此怕本地的官差。
哪怕他们现在成了刀尖上舔血的私盐贩子,但面对赵忠这个本地捕头时,他们抛除在职业上面的畏惧之外,在心里面,也是由于以前长期受到这些官府差役的压迫,形成了一种本能的害怕感。
毕竟,在北宋后期,由于三冗的问题,导致宋代的州县官员们被大量的精简,几乎到了无法维持地方基层的运行的地步。
而由于管理的官员不足,导致北宋后期,州县很多的实际工作,就由吏来完成。
可吏与官员不同,受教育的水平和深刻的地方背景,让他们掌握了权利,那就是完全让他们成为了地方上的“土皇帝”,对于百姓乡民影响极大,进而由此造成了“皇权不下乡”的局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