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移民 中(3/4)
“我若是去,就不只是我一个人去了。”何良焘说。
李四知点头:“那是,一家子都过去,自然好。”
何良焘摆摆手:“不是那个意思,四儿,你也知道,我这些年交友广阔,澳门不少人指着我吃饭呢。当然,这些人也是有本事的人,但这些人也是有家人啊。”
李四知眉头不由的皱起来,何良焘为什么在澳门议事会那里这么受重用,就是因为他在澳门人脉很广,但这些人脉,可不只是用感情就能维持的。正如何良焘所说,他的这些手下,要么是工匠,要么是能人,个个有手艺傍身,这样的人来多少东方商社都欢迎。
但若是家眷也去,算起来不下三五百人,都由商社来安置,开支也少不了。
李四知是真的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节。
他仔细思考后问:“大爷,这事就不是我能决断的了,您大体算算,会有多少人愿意跟您去呢?”
何良焘说:“你也看到了,澳门现在贸易凋零,不瞒你说,今年来澳的洋船,一共只有三艘,很多人都没了进项.......。”
说起澳门的经济,何良焘是满脸泪,一般来说,因为珠江口的水文特性,八月和九月是洋船进澳门的主要时间,这个时候,来自葡萄牙东非总督区和果阿总督区的商船都会前来,不仅如此,阿拉伯商人也会进入澳门,然后在十一月十二月离开。
以往,少则二十多艘,多则六十艘的商船来往,但今年只有三艘。
这是因为,东非总督区受到了马斯喀特苏丹国的袭扰,独木难支,那群阿曼人,既是商人又是海盗,而荷兰在印,度洋上全面挑战葡萄牙。别的不说,马六甲已经被荷兰人占了,东西方贸易的咽喉被扼制。
在马六甲被占领后,荷兰人要求,印,度和阿拉伯商人,都必须前往巴达维亚贸易,在其武力威胁下,自然少有商船来澳门了。
没有贸易,就没有开支,这是贸易港口的铁律。
李四知以往就是一个小木匠,不懂这些,也不在乎这些,现在地位和见识都与以前不一样了,眼见自幼成长的地方变的那么没落,心里不免也有一些哀伤。
何良焘抱怨了几句,掰着手指头算,说起来,往年繁荣时,很多人与他来往并不靠他过活,现在贸易不行了,越来越多的人找他帮忙,有很多人,更是离了他都不能活。
算计了一下,他能确定的就有十七八个人,算上家眷不下一百五十个,这还只是确定的,不确定的更多。
“那我得问问大掌柜了,让他定个章程。”李四知说道。
何氏也在一旁敲边鼓:“四儿,你大爷的这些亲朋,都是咱们自家人,去了淡水也是要和你师父拧成一股绳的,这个时候,你可以多说几句好话,给他们多争取些好处。
咱们自家人多了,你在大掌柜身边的倚仗就多,腰杆子也就硬气,你知道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