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良策(3/4)
“老齐,白鸟号是要下南洋的,到时候三十多个弟兄一起去,回来更是要带回不知多少个家眷,你可要稳当着来。”有在帮工的南洋水手告诫说道。
齐海争辩:“要是用湿木头,你们死的更惨。”
在一阵争辩之中,李肇基被请来主持大局。
实际上木材这个问题早就被他上心了,按照一般规律来说,只有阴干五年的木头才能被用来建造船只,但东方商社不可能等五年后再造船,那么解决木料就两个办法,一个就是从大明那边买入,另外一个就是用蒸汽烘干窑这项技术蒸干木料中的水分。
但两个办法都无法解决眼前的问题。
从大明买入木材,且不说商社与两广、福建的紧张关系,仅仅是运力就没法解决,三艘武装商船是荷兰人被迫与商社友好的凭仗,不能轻易离开。
而蒸汽烘干窑并非这个时代的现成技术,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即便是有,动辄几米长的肋材,也不是小型烘干窑能搞定的。
李肇基轻咳一声,所有人停止了争吵,因为拿主意的人来了。
“安全是第一位的,不论有湿木头,还是拼接工艺,我都需要你们用脑袋担保,让这艘船在往返南洋与淡水的时候,不会出事。”李肇基可没有给出一个好商量的态度,直接说道。
南洋水手是最早追随他的人,很多人已经是商社的管理层,自然需要无比的重视。
“你们哪一个敢用脑袋担保自己的办法不会出事,我便用哪一个。”李肇基环视一周,说道。
匠人们噤若寒蝉,李肇基又说:“不光是两位师傅,任何一个人,只要拿出一个让人信服的办法,而且用脑袋担保,我便给他一根金条。”
一根金条出现在了李肇基的手中,托的高高的,但没有人敢说话。
正当所有人低头躲避李肇基的目光时,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略显稚嫩:“我,我有办法。”
李四知从人群里挤出来,站在了李肇基的面前,在此前制造船模的过程里,他就已经得到了李肇基的认可,此时再次挺身而出,却也让李肇基有些惊讶。
齐海在后面捅了捅徒弟的后腰,示意他不要逞英雄,掉脑袋的事,齐海作为一个老实巴交的木匠,是不敢沾染的。
李肇基很欣赏李四知的勇气,说道:“好,那你来说说你的法子。”
李四知说:“肋材用的是大型木料,不论拼接还是用湿木头,都没办法证明安全。我的办法就是,用地龙把白鸟号的两根桅杆打弯刨铣后,作为肋材使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