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风云际会(2/4)
我听着他们的对话,对面前的这个姬天也是摇头,心想这件异宝本来就是一把启动月球的钥匙,你们要来又有什么用呢,肯定是受了什么人的蛊惑。
想到这里,我也上前抱拳道:“这位前辈,在下董泫,是佛门中的俗家弟子,其实这件异宝对你们真的没有什么用处,不知道你们是受到了谁的蛊惑还是什么,给你们放出这个消息的人恐怕别有用心吧。”
姬天听我说出这话,也是眉头一皱,但是很快就恢复过来。淡然的说道:“既然大家谈不拢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咱们都是各为其主,那就只有等异宝出现的时候再论个短长了,告辞!”
说完话,转身就走也不拖沓,我们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大家都眉头紧皱,现在为了这把钥匙可谓群雄环伺,不但有邪天联盟的人在暗中伺机下手,现在还多了一个喜马拉雅山一带的一个部落之人,看来前路果真是一片荆棘。
箫史这时叹口气道:“唉,看来这次华山之行不太好办啊,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现在咱们往上面走,边走边观察吧,今天晚上我们要在山顶上过夜了。”
我和弄玉前辈来到了华山专门租赁衣物的地点,将我们一行人的衣物带好,还顺带着购买了一些干粮和水,之后,我跟着箫史前辈他们继续向山上前进。
我们修行中人,身体素质确实不错,我们几个只用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就登上了北峰的峰顶,北峰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有若云台,因此,又名云台峰。绝顶处有平台,箫史前辈说这里是南望华山三峰和苍龙岭的好地方。
我们三人在这里举目远眺,向华山的其它三峰看去,它们真是巍峨壮丽,一种大气磅礴的气势映入眼帘,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站在这么高的山顶俯瞰壮丽河山。
这时,箫史在我们的身边,轻声说道:“大家先在原地休息一下,等恢复了精力后,再探查这里吧。”
我们三人各自坐下,我则是调整呼吸,开始运行本门心法口诀,让体内功法运行了一个周天循环。箫史前辈他们也和我一样,也在运行着各自的功法。
差不多过了一盏茶的时间,我们三人一个个的又都精神抖擞起来,我利用这空当,向箫史前辈询问了一下关于刚才那个姬天的背景。
就听箫史向我介绍,说道:“听那个姬天所说,他们被称作‘东方吉普赛’人是确有其事,据我了解,当年上古大洪水之时,喜马拉雅山一带有一部分原驻民存活了下来,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尔境内,那里有一群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当然,时至今日,这些所谓的自然奇观已经被证实并非自然,而是出自人类之手。这就是尼泊尔人造洞穴群,它位于尼泊尔的卡利干达基河沿岸的采莱村附近。喜马拉雅山发现的人造洞穴,大概有一万多个。即使每个洞穴只居住一人,那么居住在这个洞穴的部落显然是非常壮大的。如果每个洞穴是一个家庭、或者说是三五个人的居所呢?您能想象,在崇山峻岭之中,如此一个庞大的人群生活期间,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我一边听着介绍一边在脑海中勾勒着画面,同时,箫史也在给我们大家普及着一个重要的信息,当史前大洪水来临之时,措手不及的人类大部分都被洪水淹没,一部分人劫后余生向高处迁徙,来到了喜马拉雅山南麓。
因为再也没有比这里更高的地方了,于是,人们便选择在这里“暂住”。在水面的上方挖掘洞穴,似乎就是最简单的做法了。这就相当于我们现代人在地面伸手可及的地方打个洞一样简单。
这个洞穴群藏身于巍峨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同时还数量众多,一经发现,便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考古之谜。
住下来的人们,侥幸逃过了一劫,不知道多久过去,大洪水也消退了。于是,这些当时用来应急避难的洞穴,也就到了离地面很高的悬崖上,当然也就不适合人们继续生存生活下去,便被人所抛弃。
我听箫史前辈简单讲述了姬天他们族的一些情况,心中有一个疑问便问箫史前辈,道:“原来他也是从上古时期遗留下来的种族啊,难道他的种族也继承了一些上古传承下来的东西吗?”
箫史前辈点头道:“是的,他们继承了上古时期的星象之力,也就是通过观察不同星座的位置,来预知一些事情。而且他们的这种能力,有时很诡异,不像咱们东方的法术通过对自身的修炼,他们是通过借用一些外力来达到目的,所以,上古有很多东西传承下来,是不能被现代人所理解的,有的确实太匪夷所思了。”箫史前辈看我已经听明白了,便转换了话题。
箫史站起身对我们,说道:“现在大家休息的也差不多了,还是正事要紧,大家开启各自的天眼神通,分别探查每一座山峰,如果发现有什么问题,大家再一起商讨。”
我们三人找了一块空地,席地而坐。箫史看东峰,我看南峰,弄玉看西峰,我们三人分工明确,我们坐在这里,给其他游客的感觉就是我们在这个地方闭目休息,因为,能够爬上来的游客也大都是我们这样的状态,表现的很累的样子。
当我看向了南峰那里,这个南峰是这华山里面最高的山峰,别看北峰这里距南峰还有好长的一段距离,但是当我开启天眼神通的时候这个距离就不是问题了,所有的景物都在我的眼前放大,让我看的异常的清晰。
南峰的峰顶上有石柱曰“华夏之根”。南峰是真正的华山之巅,是当之无愧的“华山元首”。同时,我还发现有一块标志性的石碑上刻有海拔米的字样。
我用最快的速度,将南峰用天目从上到下看了一个遍,并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的地主。我收回的目光,发现旁边的箫史和弄玉二人还在认真的闭目静坐。
我突然想到可能是我的观察可能有纰漏的地方,一拍脑袋,华山南峰的另外的空间怎么样还没有观察,我也真是太粗心大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