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笙箫合鸣(2/4)
听我问起这个,一旁的弄玉走了过来,看了一眼身边的萧史,对我说道:“这个说来有点话长,这要从我们两人的历史说起了。”
原来,在春秋前期,已成就霸业的秦穆公一天正与朝臣们商议着强国大事,忽然,有邻国一使者持璞玉进见。穆公接璞在手,一看,是块形如卵,大如瓜,润莹莹,翠滴滴的稀罕之物,心中十分喜欢。
随即招来一名玉匠,当众剖开,取出那块晶莹透亮、色泽翠润、莹光四射的宝玉来,让群臣观赏。正在这时,一宫女兴冲冲地跑来报道三娘娘生下一女孩。穆公一听,哈哈大笑,一面传旨设宴款待来使及群臣,一面兴冲冲的向后宫快步走去。
穆公还没有走进后室,就听见女儿的哭叫声,他来到娘娘的床边一看,见娘娘用默笑向他祝贺。他回头看到那又白又胖的小公主,心里乐极了。可是,这位刚来秦宫的小公主似有委屈似的哭个不停,哄也哄不下。正当他着急的时候,一位宦官把璞玉送了进来。
说也奇怪,公主的哭声立刻止住了,那对圆溜溜的眼睛盯着美玉的荧光不放。
可是把玉收起来,公主又“哇”的一声哭了。穆公见女儿离不开美玉,就叫人把玉悬在室中,并吩咐室中宫女,小心看护。
东去春来,不觉就是一年,公主满周岁了,宫廷摆宴,款待来祝贺的朝臣亲友,按秦人习俗,孩子在这天是要“抓岁儿”的。
抓岁儿就是把文房四宝,闺房脂粉珠宝玉器摆在孩子面前,让她随意抓取。以孩子喜爱之物,来判断孩子将来的志趣。谁知这位千金,对面前五光十色的什物,拂而不取,单抓那碧光莹鉴的美玉。
穆公看到女儿对美玉玩来玩去,爱不释手,就笑呵呵的对皇后说:“给她取名叫弄玉吧!”
花开花落,春去又来,弄玉公主长到十多岁了。她姿容无双,聪颖绝伦,精诗通文,刺绣奇绝。但她又一个孤僻的性格:她对宫廷那套长幼之间、尊卑之间过于琐碎而束缚人的礼仪,非常厌恶。
因此,她常一个人呆在幽室里,操笛吹笙,如饥似渴,没完没了。穆公见她十分喜欢吹笙,就把那块美玉雕成一架“碧玉笙”给她。
公主自从有了碧玉笙,更加专心,天天温习,夜夜必奏,到十二三岁时,就能吹出百鸟的叫声和各种美妙动听的曲音,高者如上云霄、低者如沉塘底。她吹得凤凰鸣叫,就象真的一样,因而,人们都说她能做“凤凰鸣”。
为了女儿能够更静心的学习,穆公特意在后宫筑了一座“凤楼”,让她居住。她住到凤楼后,首先废除了晨昏定省、主尊奴卑的日常俗套,并对宫女们说:“在我这里,不要拘泥就是了。”
弄玉长到15岁时,由于她秀美娴静,记忆过人,各国王子都向她求婚。一天到晚,秦宫的门前,车水马龙,来往不绝。而明智的父王,对女儿这颗掌上明珠的择聘,没有采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一套礼教,而是让公主自己选择。公主说:“富贵我不求,贫贱我不嫌,只要志同道合就是我所求”。
可是,多少求婚的人,都没有被公主选中。穆公又遣人到全国各地去寻访,但还是不得其愿。因而,一场热极一时的择聘,也就冷淡下来。
一天夜里,长空如洗,明月皎皎,弄玉公主遣侍女设香坛,赏了一阵月后身依朱栏,吹奏起她那凤凰鸣的曲子来。夜静声寂,悠扬的曲声,清音细细,如柳如丝,飘出宫墙,回荡于夜空,如人间仙乐。
忽然,一阵袅袅的曲音和着自己的笙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声声激越,从空而来。起初,她还以为是自己所奏的回音,细一听,是从东方天际飘忽而下的洞箫声。此声非同凡响。一连几夜,都是如此。于是公主就特意吹奏了一曲“凤求凰”,然后,步回楼阁,似睡非睡地进入了梦乡。
朦胧中,她静立纱窗,遥望星空。忽然,只见东南方,天门大开,五光十色,倾泻楼台,一个童颜仙骨、眉清目秀的少年男子,羽冠鹤氅,身跨彩凤,翩翩从空而来,到凤楼前落下。他手持紫玉箫,徐徐品奏。其声似春风习习,似细雨蒙蒙,似白云悠悠,似小溪汩汩。
弄玉公主听的心神荡然,像身在云雾之中,曲毕,即问:“此何曲也?”那少年答曰:“华山神游曲!”并说:“我叫萧史,居于华山明星崖,因有夙缘,才应曲而来”。
说毕,又飘然乘风而去。弄玉公主想把他招回来,刚一伸手,碧玉笙掉地,她从梦中惊醒,睁睛一看,什么也没有,而梦中所闻,还萦绕在耳边......
弄玉的述说的故事很长,不过却让我听的有些入迷了,我继续追问道:“那后来你们怎么样了?”
在我的急切的追问下,弄玉接着向我述说起来。
在第二天,公主把所梦告诉给父王。穆公即派大将孟明视,以梦中形象去华山寻访。
孟明视来到华山幽谷,询问一位樵夫,那樵夫说:“有一青年隐者,于中峰明星崖,结庐独居,每日下山沽酒。其人善品箫,箫音所达数百里,听者忘返。”孟明视就攀藤越岭来到明星崖见到箫史,并请他回秦宫去见穆公。
八月十五那天,箫史来到秦宫。秦穆公一见他羽冠鹤氅,举止潇洒,眉目清秀,风韵高雅,先自欢喜,就以上宾之礼待之。而躲在帷幔后的公主弄玉,一看和梦中的一模一样,心中不由得一阵喜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