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巡检(2/4)
申海波叹了口气,“你们坐机关的,不懂这一行的艰辛,几年前的时候我也带过一个工程队,在哈尔滨搞外墙真石漆,跟我的也都是乡里乡亲,后来包工头因为欠一屁股债跑路了,剩下的劳务款就打了西北风。
“我卖了老家两亩庄子都没填上这个窟窿,又自己干了几年,才把当时欠老乡们的钱陆续还上。”
“所以啊,我一见你就亲切,我能看出来,你是真正能为我们办实事的。”
张晓京沉默着,没看出来这个汉子还有这样一段经历。
包工头失联跑路,他大可以推清责任,可他硬是扛下来用几年时间一点点还清债务,只为不辜负老乡们的信任,这种精神可歌可泣。
这两天算是彻底融入农民工群体当中了,衣食住行都在向他们靠拢,干同样的活,同样也被拖欠工资,张晓京心中愈发激荡,势必要改变这种现状。
临走时,张晓京借上厕所的功夫偷偷结了账,不到八十块钱,刚好是一个小工半天的工资。
……
一大早起,张晓京和石旭集合后开着公务用车赶往第一个工地。
“张哥,你说他们会不会配合我们工作?”
初出茅庐的石旭有些担忧。
“你这种担心不存在,只要他们还想接着动工,就必须配合。”
张晓京很有自信,那些建筑公司未必在乎两个小科员,但必须在乎他们背后此时的公权力。
这是一个老医院的改造项目,还没到达工地时,隔着大老远就能看到建设单位和总承包单位的管理人员在等待了。
张晓京和石旭下了车,戴上自带的安全帽,在项目经理的陪同下走进工地大门。
先是在现场巡视了一圈,横幅标语都做好挂在了醒目位置,门口也有区住建局领导的电话,张晓京点头称工作完成的不错。
就当这群管理人员都松了口气的时候,张晓京又提出要看他们的农民工劳动合同。
在项目部会议室里,管理人员们满头大汗的把一堆档案夹抬到桌上,从众多合同中挑出几十份劳动合同出来。
张晓京翻看了几张,越看越皱眉,很多合同的字迹明显出自于同一个人,签署的却是不同名字,他把合同递给身旁的石旭,石旭一下就指出了关键所在:“不对啊,你们的劳动合同上边怎么没盖公章,工人本人的手印也没按,这是不具备法律效应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