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海上迷途 第二十三章 蜉蝣一世(1/3)
那日,他们二人乘着夜色去到码头时,恰好听说这天竺大船要去中土,船长要价每人一百两银子,可包吃住。
但法先不名一文,只有巨山拿来的一百七十七两银子的香火钱,后来见他们翻遍包袱再也没有一个大钱,船长便作慷慨好人状,可怜他们一老一少,勉强让他们上船。
这船主本是个贩卖丝绸和茶叶的天竺商人,他一边称银子,一边叮嘱巨山和法先两个不要乱跑,离开时还在抱怨法先带的东西太多,所收的船资亏了太多。
大船出了河道,便是一眼没有边际的茫茫大海。一路上天气晴好,风平浪静,倒是颇为顺利。巨山年少,又从未有此纵帆远航之行,心情开阔舒畅,难以言表。
法先以为要困死在那个天竺码头,如今因一个少年的倾囊相助,居然成行,真是“梦里乡关如咫尺,风浪一去三千里”,方才出发,居然有些近乡情怯,多年修为也忍不住心绪激荡难平。
虽说只是吃些船长命人送来的剩饭,不过,每日能在甲板上看日出日落、海浪起伏、鲸鲨穿梭,也是说不出的欢愉畅快。
船上其实有的是米面菜肉,若要吃好,但使有钱,便是百叫百应。海鲜自不必说,菜品不敢说应有尽有,那也是很有几样精致的,不过,价钱自然也是陆上的十倍开外。
既然他俩没钱,每日便只是些剩下的冷饭或饼子聊以充饥,“残羹冷炙”已是难得了。
这一日,只有些发馊的鸡油拌饭,并无剩菜。法先推说腹中不适,便都被巨山吃了。后面两日还是这些鸡油拌饭,只是味道更馊了。巨山才知道,不是法先腹中不适,只是他持戒精严,宁愿饿着,也不吃荤腥。
第四日深夜,巨山摸去厨房偷了两个杂面馒头,这才给法先解了围,心中对法先更是佩服。
这一老一少,一个是“渡尽劫波”的通透老僧,一个是“一心寻玉”的耿直少年,他们不以饮食粗糙为苦,不以海中颠簸为苦,不以身无分文为苦,随遇而安,船上日子清苦,心中倒也舒畅,这一晃,二十余日便过去了。
大船又在狮子国(注:或许是今天的斯里兰卡)、耶婆提国(注:或许是今天印尼的苏门答腊岛等)等国停留补给,法先在狮子国的无畏山寺中又收集了许多珍贵佛经,收获颇丰。船又沿东北海路,往中土而去。
船上有一个中土商贾姓吴,不过三十岁上下,衣着华贵,出手阔绰,人们都叫他吴三爷。他性格豪迈,谈吐却也谦和,略通佛理,与法先、巨山相谈之下,甚是投缘。有时在他们底层的丙等舱中闲谈,有时也请他们去船上顶层的甲等舱中喝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