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2/4)
小高:
我在奎屯市休整了两天,然后驾车向西北狂奔,时速高达110公里。那些黑色的戈壁、褐黄色的山褶皱、白色的雪山、绿色的森林、湍急的河流从车窗外急速掠过,就像是刚做了一场虚幻的梦,此时一股生命的潜流悄悄爬上我的心头——这里是亚洲中部以辽阔富饶而著称的伊犁河谷,它倾斜的草场和耐寒的冷杉告诉我们,这里是干旱大陆上一个不同寻常的所在。
美丽的巩乃斯河则是伊犁河谷最著名的草原——巩乃斯大草原的摇篮,这条河流以奇特的方式喂养着广袤的草原。它一切的一切,水和岸,雾与浪,仿佛都是为了草原而生,不仅以柔软舒展的四肢伸向每一片绿海,也以手掌般的河汊在草原的纵深地带抚摩每一棵小草,那小小的滩涂湖泊还形成了一个天然的蓄水池,染绿了草地……
以野苹果而闻名的果子沟是由准噶尔盆地翻越天山,进入伊犁河谷的第一条通道,全长70公里,夏花绚烂,山路险奇,因满沟百花争艳、野果累累而得名。每年夏末秋初,在这里可看到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
所有关于伊犁的文字中永不衰退的话题则是美丽的那拉提。那里是古老的天山孔道,沿途分布着成千上万的塞人墓冢,暗示着古草原人曾经是怎样孤寂而频繁地往来于这条著名的通道。独步草原,因地势的大面积倾斜而使视野清晰开阔。当你在高处俯瞰交错的河道和连绵的森林时,你会想到若不是蕴涵了最深沉悲伤的灵魂,这草原绝不会沁出如此浓郁而迷人的色调。这儿的木屋、毡房、草棚、羊圈……似乎都有意压低了呼吸,等待在这草原的起伏之处,轻轻喘息着,一切人为的痕迹画上这草原后都不知不觉淡了下来,顺着那拉提的旋律进入永恒的和谐。
这才是西部的典雅与浪漫。
来自西部的电子邮件之三
小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