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页(1/2)
楚父装出一脸欣慰,看着楚淮舟的眼神都慈爱了许多。
太元帝大笑了几声,才说道:“淮舟所言,朕记下了,只是朕还有事情需要淮舟去做,豫章之事朕自有想法,无需你前去,朕的状元郎去当个马前卒,那才是浪费,于公公去扶朕的小状元起来。”
于公公赶紧上前。
楚淮舟也不是不知分寸之人,赶紧谢恩后站了起来。
太元帝说道:“去请几位尚书过来。”
于公公恭声应下。
等到几位大臣都到了,楚淮舟又退到一边继续记录。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果五皇子前往豫章,那豫章的军政要不要交给五皇子管理。
太元帝本还在犹豫,却没想到不少人都赞同交给五皇子,太元帝本来还有些疑惑,却发现赞同的大多是张家一脉勋贵出身的官员,至于赵家有些沉默,也有些事反对的,见此太元帝心中倒是有了猜测,张家倒是还能理解,毕竟五皇子是张皇后养大的,而赵家?怕是一方面不愿意看到皇后的势力增大,一方面也想让五皇子离京,那样三皇子就少了一个助力。
毕竟太元帝还没有取消五皇子在工部的挂名,豫章离得远,又挨着楚南,工部和豫章对比起来,肯定是前者更关键。
除此之外,那些世家的官员也提议了让六皇子入朝听政的事情。
等到最后,太元帝给五皇子封王,并且封地为豫章,而且允许五皇子掌握豫章的军政,毕竟在太元帝看来,五皇子是自己的儿子,难道自己的儿子要去听自己臣子的话?就像是谁家的少爷去查庄子,还要听庄子管事的话?
至于豫章之前的官员,暂时没有给他们另作安排,而六皇子入朝的事情,太元帝只说再议。
在太元帝刚下了封五皇子为豫章王的圣旨,让五皇子准备离京的事情后,就传来了蜀中匪患作乱的消息。
太元帝大怒,三皇子当即自请前去平匪,这一举动倒是让不少勋贵官员对他更有好感,毕竟勋贵都以军功起家,他们是瞧不上胆小如鼠之辈的。
看见三皇子言辞恳切的话,太元帝反而平静下来,先是夸赞了三皇子的勇气,又言三皇子并无带兵的经验,蜀中地形复杂哪怕是老将都颇觉棘手,一切都要从长计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