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归途(3/3)
“自韩信使用谋略于军事上开始,大汉何来如此多涉及谋略的战争?”
“大汉?大汉只占个世界冰山一角而已,外面地方大着呢,国度多着呢!你也别说什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之类的屁话。”
“好吧,我还是愿意接受这个解释的。”
牛家庄村无论怎样发展,最大的目的只是锻炼赵尨,曹操之所以成就大业,最主要的因素是保证属地百姓的温饱,这很考验内政人才的能力,当中荀彧出了不可磨灭的死力。
国渊知人善任,能从众多学子中发现有才之人,像赵尨这样的初哥,遍布涿郡各县各镇,这几年涿郡能够顺利安置上百万的流民,他们功不可没。
有了底蕴的刘备,应该在接下来的历程不用东跑西跑,颠沛流离了。
如今就要看荀彧究竟能不能把涿郡现状再提升一个档次,因此还没回到楼桑,刘备就已经把荀彧的表帖送往洛阳。
关羽见到三个文质彬彬的士子后,发誓再也不允许壹乐离开自己的势力范围,刘备深以为然。
本来安置荀氏家族在刘氏庄园,是壹乐迅速抬升荀彧地位的有效方法,谁知道荀彧死活不愿,只能安排在三詠学院附近了,虽然也算核心地域,但总有差别。
郭嘉没有这般政治觉悟,索性把家安在壹乐屋里,刘梓希恶狠狠的眼光他没看见,买嘎不满的叫喊没听见,赵紫嫣的好奇更是被他无视,壹乐于是便知道曹操为什么如此喜爱这位军师了。
至于徐福,学院和训练营两个地方让他选择,想都没多想便在训练营安了家,当有得选择的时候,这些聪明人都会按照自己心中所想的活着,历史上真相如何,壹乐已经不想关心了,甚至他认为,这才是历史原来的面目。
十天后,荀彧找出涿郡的财政收支状况的弊端,他认为金钱是需要运转的,当荀彧提出工程招标,分包于民的政令时,壹乐惊为天人。
二十天后,荀彧又找出储粮的弊端,他认为粮食应该储于民而不是屯于仓,只有百姓家里的粮食充足了,官仓才能真正意义的填满。于是又提出分田到户,鼓励耕农自行开荒野地,按人头保有人均两亩免税田地,多出来的按面积进行奖励,然后收为官田。
三十天后,荀彧再次提出水利问题,河北的冬日时间长,大面积的建造水库虽然可以防止旱灾,但同时也是巨大的隐患,要是被人同时人挖开几个大水库,后果不堪设想。提出在农田中挖掘多条运河,把水库之水引到运河储备。
没有人提出异议,因为没有人可以提出异议。关羽收回了之前说过的话,刘备再次上书为其表功,因为上一次表功没有回音后,他就没太在意,如今由不得他马虎。
壹乐把百科全书搬回浅龙山刘氏庄园后,荀彧不得不搬进来住,壹乐不是非要他搬不可,而是他非常喜欢荀彧的那份恬静,这种恬静多少能抑制他内心那份躁动不安的欲望。
赵云在大雪降临前从凉州赶了回来,此行任务为了查探几个失去音信的潜伏少年军,顺便结识一下马腾,如果可能的话与他结成利益共同体,因为凉州的马匹是全大汉最好的。
下雪的天气,开锅打边炉最为开心了。赵云见多了两个陌生的少年,并不见外,大致情况关羽早就在他下马时就急不可待的告诉了他。
郭嘉第一次参加刘氏集团的核心人员会议,感觉很兴奋,口不择言的道:“怎么就这几个人呀?”
关羽拍了一下他的脑袋道:“装笨在这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