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九十七、宋使来了(2/3)
王继英说:“李兄不用客气,既然你把高阳关交给我,那好,燕云,你再出一趟城,去保州找杨延昭,让他想办法解救高阳关之围。然后想办法找到周莹,让他骚扰敌后,截断契丹军粮草辎重。史大人,我看上次大战,城堞损毁严重,城里的房屋也有很多损毁,不如将损毁房屋的门板,檩条拆下来,用于修缮城墙,你看可好?”
史普,李延渥听了,连声叫好。
王继英说:“那就请史大人负责此事。”
史普说:“大人放心,史普一定干好这事。”
史普说完出了衙门,燕云也钻进了地道。
燕云进入地道后,王继英忽然想起忘记问这次来谈判的使者是谁?是不是自己向皇上举荐的那个人。他想一定不是他,虽然,自己曾几次举荐他,但都没有得到重用。他官卑职微,如何能够出使契丹和谈?
想到这里,王继英后悔没再写一封信向皇上举荐,于是,提笔又写了一封信,喊了一个人来,说:“现在宋辽正在和谈,城外防守松懈,你拿着这封信出城去汴梁,把信交到工部侍郎王旦手上。”
那人拿着书信,也钻进了地道。
来契丹大营谈判的宋国使者,王继忠都不认得。
宋使自我介绍道:“我姓曹名利用,赵州人,现任大宋崇义副使,代表大宋与你们谈判,这位是我的上司李德昌大人,你们有什么事可以请教李大人。”
王继忠忙说:“失敬,我叫王继忠,这位是西上閤门使丁振大人,这位是——”
不待王继忠介绍,高正说:“我叫高正,大契丹枢密直学士。”
曹利用看了一眼高正,说:“原来是学士,一定是饱学之人了,失敬失敬。”
高正说:“饱学不敢当,粗通文墨而已。”
曹利用拿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纸,打开来,说:“如此说来,这篇檄文出自于学士之手?”
高正看了,是张俭所作的讨宋告天下百姓书,说:“大使有什么指教?”
曹利用说:“如此情理不通,文墨粗鄙之文,竟然拿到各地张贴,就不怕贻笑大方,有辱学士名声?”
高正笑了笑,说:“告诉大使,此文不是在下所作,在下也作不出这么好的文章。至于文章的好坏,不是由你我评论的。”
曹利用说:“请问由谁评论?”
高正说:“是由百姓大众评论的,大使这么气愤地把檄文拿出来,是不是檄文在百姓大众心里得到了赞赏,令你们的主子恼火,所以。借你之口一泄气愤,制止传播?”
曹利用说:“这样的文章自然对老百姓越多越好,让他们省下厕纸之资。”
高正听了,怒道:“你,你这才是粗鄙不堪。”
王继忠忙说:“二位不要趁口舌之利,我们谈正事要紧。”
李德昌也附和道:“对,先谈正事。”
曹利用说:“好,你们说怎么谈?”
高正说:“自然是说你们何时归还关南之地。”
曹利用站起来,对李德昌说:“李大人,我们还是回去吧。”
李德昌也站了起来。
王继忠说:“曹大人为什么要走?”
曹利用说:“这个谈判没法谈,不走还能干什么?”
丁振说:“还没开始,大使怎么就说没法谈?”
曹利用说:“你们一开口,就想索求关南之地,我们自然无法满足你们的贪婪之心,还有什么好谈的?”
高正说:“关南之地本来就是契丹的领土,被你们强占已经几十年了,理应归还于我。”
曹利用说:“到底是学士说的话,真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契丹本来只是大鲜卑山的一个小小部落,受大唐皇帝恩惠,封为都护,由此滋大,强占突厥旧地,还贪得无厌,乘中原大乱,利爪伸向长城以南,侵占燕云之地,不思归还,还得陇望蜀,想要关南之地,这是什么道理?这完全是强盗行为?”
高正不能反驳。
丁振说:“大使这是从哪里听说的故事?契丹建国已有一百余年,你国不过四十年,我国拥有燕云之地在你国建立以前,所谓先到者先得,后来,你们侵吞了关南之地,照理说是应该归还给我。”
曹利用说:“丁大人说的我不知道,我朝立国之初,就拥有关南之地,是我国固有的领土,不可能给你们。”
高正说:“关南之地是周国皇帝柴荣夺去的。”
曹利用说:“是吗?那你应该找柴荣讨要。”
高正眼睛一翻,说:“你——你蛮不讲理。”
李德昌说:“不讲理的是你们,你们都打到我国境内几百里了,还说别人蛮不讲理,岂不可笑?”
王继忠说:“两位大使,请听我说,不久前,我已将我皇,皇太后的心意,写信转交给宋国皇上,想必二位已经清楚我皇,皇太后和谈的诚意,希望两国从此化干戈为玉帛,休兵止战,两国和好,共造太平盛世。”
曹利用说:“王大人说得对,两国和好乃天下之福,苍生之福,因此,吾皇也非常希望两国就此罢兵,契丹军退出我境,我们保证不追击拦截袭击你们。”
王继忠说:“宋国有此诚意,实乃苍生之幸。”
高正说:“那关南之地怎么办?”
李德昌说:“关南之地不在我们出使职责之内。”
高正说:“不归还关南之地,就休想退兵。”
曹利用说:“这个你说的不算,浪潮冲不毁大堤,只有退回去。”
高正说:“那就冲毁你那道大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