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顺我者昌逆我者亡(2/4)
而大宋成立之初,势如破竹的消灭了四周的残存政权,更是没必要打造陌刀这种昂贵的武器,一柄陌刀的钱足够生产十几把掉刀,眉尖刀,在宋人眼中这些长兵器一样能克制敌骑,只不过效果稍稍不如陌刀而已,可大宋不缺人……
赵祯微微感叹,难道军队就不花钱了吗?大宋的军队数量是辽国和党项的数倍有余,这些士兵的军饷粮饷便要用去大宋财政的十分之四!
难怪后人在谈道大宋的时候长长是以积贫积弱来形容,朝廷的钱粮都用来养军队和官员去了,还有多少能用于建设和赈灾?
赵祯看到的大宋,无论在耕地面积、商品经济、城市化比例还是手工业水平和财政收入都远胜唐朝。甚至他可以拍着胸脯说大宋的人均收入为中国历史最高,比之后的明清多出数倍有余怎么能说是积贫?
积弱就更谈不上了,当年的白马岭之战中,宋军主将郭进遵照兵法“半渡而击之”,趁辽骑过河混乱之际以步兵猛烈冲击。是役,包括敌烈在内的五位辽朝高级将领被杀,士兵死伤无数。
这说明还是用人与策略的问题,如今的大宋在他赵祯的改变之下,已经大不同,上四军被改编成为天子四卫,他们的战斗力可以说是杠杠的,而且其中有不少老兵参加过西征军,可以说东京城的禁军已经不是当初的花架子,而是不输与西北禁军的悍卒。
而大宋的经济足以养得起六十万的禁军,这对一个拥有接近一亿人口的国家来说并不算多,在自己的政策下,工商业得到了大力发展,这也带动了科技水平的进步,即便是宋人的思想不那么激进,也依然能看得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工厂要技术革新,这样他们才能减少成本获得更多的利益,军队需要技术革新,同样他们也要减少禁军的伤亡保存最大的战斗力,连文人也需要技术革新才能宣传他们的儒家学说。
失去养马之地的大宋在攻陷党项的洪州和盐州之后便拥有了水草丰美的千里贺兰原,赵祯相信来自阿巴斯王朝的阿拉伯战马一定能成为大宋骑兵的完美坐骑。
陌刀的图纸已经画好,三才躬身接过,他还要把这官家亲绘的图纸送到武备司中。
临走的时候,三才对不受待见的多保真使了个眼色,这小妮子简直是榆木脑袋,身为一个女人连伺候人的活计都不会还能干点什么?难道就不能有点眼色?
大概是得了三才的提醒,多保真上前把茶水给赵祯蓄满后便站在一旁不离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