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兄弟情义2(2/3)
杨嗣昌道:“圣上何意?”崇祯道:“如果这些人一心报国赎罪,倒也还好,万一他们临阵倒戈,与秦军和李自成联手,那么必坏了大局,因此,不可以这么做。”
杨嗣昌急忙跪倒:“圣上英明,臣下愚钝,险些铸成大错,请圣上恕罪。”
崇祯让他平身:“哪里哪里,杨卿也是一片好心,只是这伙流贼刚刚安抚,其心莫测,还是等一等得好。况且我想,熊文灿十万雄兵,洪承畴老谋深算,取胜应该不难。”
杨嗣昌连连点头:“正是正是。臣这就去着兵部下旨。”
圣旨到了熊文灿手里,熊文灿这才松了口气,他下令先不要进攻了,整治人马与火药器械,等雨季过了再说。
他不攻西安城了,把注意力放到白起和李岩身上,万幸的是,华阴与潼关这两个地方倒没有受到攻击,还在官军手中。于是熊文灿派贺人龙与高杰二人带了一万五千人马,前去华山附近,清剿白起与李岩。
此时的西安城内,也并非十分平静。
熊文灿攻城一个多月,城内的秦军顽强抵抗,损失也不小,阵亡了一千余人。更为忧心的是城内居民的情绪,自从攻城以来,城内百姓中便弥漫着一股极为恐惧的气氛,家家囤积粮食,绝不外出。以免被流箭所伤。
秦王多日以来,也是忧心如焚,他已经知道白起来了这里,但是人马太少,不能解围,只能扰敌,长此下去,一旦白起有个闪失,西安城没了外援,早晚被官军困死。
他连日找来几位重臣商议对策,但是大家也都没有好办法,城外围得铁桶相似,根本突不出去,况且就算秦军突出去,丢了西安,也就成了无根之水,无本之木,要再来一次华阴时的惨败,那可就真的再无翻身之日。
这天,大家又在一起商议,眼下最需要的是外援,但是,到哪里去找援军呢?
李敢站了起来,向秦王一拱手:“大王,我有一个办法,不知您应不应?”
秦王道:“你说吧。”
李敢道:“我想带几个人混出城去,找我的结义大哥张献忠,找他来帮忙。”
王翦摇头:“张献忠已经受了招抚,听说在谷城附近过得很安乐,岂会再反叛呢?”李敢道:“我想他不会真心投降,只是在等待机会。如果我可以说动他,前来关中助战,那么再会合了白起将军,咱们两面夹击,一定可以打败官军。”
秦王道:“张献忠为人狡诈,他的投降,多半是假。但是这个时候你去策反他,只恐不成。要知道,他虽然降了官军,但是熊文灿对他的防范也是很严密的,据说在他周围的县城布下了重兵。官军之所以抽不出更多的人马前来关中,也正是这个原因。”
李敢胸有成竹:“大王,我与张献忠是患难之交,只要见了我,他绝对会反出谷城,前来关中。我有这个把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