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天作之合(2/3)
鬻熊暗想,莘侯府中什么都不缺,你竟然会有事要来求我,这倒是奇哉怪也。于是他问:“不知琬儿所求何事?”
琬姒脸上忽然一红,忸怩着说道:“火师大人您曾教表哥练过什么服气之法,琬儿想让表哥也教教我。可是表哥怕您不同意,所以就没有答应。琬儿是想……是想……”
鬻熊见她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忽然间醒悟过来,说道:“你是要我允许考儿教你胎息功?”
琬姒一脸娇羞之色,默默点了点头。鬻熊大致猜到了她的心思,故意说道:“可是那样你就要拜考儿为师才行,如此一来我岂不是成了你的师公了?”
琬姒听后也犯起了嘀咕,她想:这位火师大人看上去比我父亲还小了几岁,要是成了我的师公,岂不是比我高出两辈?那可怎么成?
鬻熊看出她心中纠结,哈哈一笑道:“琬儿,这胎息功相传是轩辕黄帝所创,自古以来修炼者都是男子,修炼之时要将体内的纯阳之气导引至全身。我不知道你这女娃娃能不能练,只怕练了之后对身体反而有害。”
琬姒听了,噘起嘴默不作声。鬻熊怕她真的生起闷气来,忙哄她道:“我前不久教了考儿一套剑法,我命他传授给你,你看可好?”
琬姒这才一扫脸上的愁容,说道:“多谢火师大人。”可她转念一想,又道:“不过我可不能拜他为师。”
鬻熊笑道:“这个好说。这剑法嘛,原本要两个人一起练,有攻有守才能进步更快。你就做考儿练剑的对手吧。不过你若是没学过剑法,需得让考儿从头开始教才行。”
琬姒忙不迭地点头,满口应承。这时那些马儿也已喝饱了水,鬻熊便叫醒了周考,一行人又沿着河岸继续向东走。
这时夕阳从众人的身后照射过来,将人和马匹的影子拉得越来越长,脚下的大道也变得越来越宽阔。鬻熊说道:“看样子快要到虞城了。”
当他们跟随着曲折的道路穿过一片小树林,周考忽然见到眼前出现一座大城:城池的北面是绵长的涑水河,南面则是宽阔的盐池。城墙从南到北大约有六、七里那么长,城墙下面是一圈壕沟,引入了涑水河的水,形成一道护城河。城门的上方建有重楼,城墙的四角还各有一座敌楼。
这城池的规模足足比岐周城大了两倍也还不止,直看得周考心中暗自嗟叹,竟忘了催马前行。这时鬻熊对他说道:“大公子,天色不早了,如果待到日落城门关闭,我们就进不了城了。”
周考这才如梦初醒般地说道:“火师大人,想不到这虞城竟然有这么大。”
鬻熊不以为然地说:“商王的旧都殷城,比这虞城还要大得多咧。而且现在的新都朝歌尚未完全建成,据说完工以后可能也和殷城一般大小。”
周考不禁感慨道:“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周人才能有这样的大城?”
鬻熊道:“周侯大人何尝不想建座大城?只是建这般大城需要很多的人力和财力,周侯大人现在还负担不起啊。”
待他们来到城下,只见西城门外是一大片陶器作坊。大量的黏土和尚未完成的陶坯杂乱地堆放在简易木棚下,而制陶工匠们则忙着将做好的陶器搬进作坊内的木屋存放。鬻熊对周考说道:“虞城除了盐之外,最为出名的就是制陶的工艺。你看这些工匠正在搬运的黑色陶器,就是虞城的特产——黑陶。”
周考见那些黑陶一个个光洁闪亮,在夕阳的余晖下熠熠生辉,简直如黑色的宝石一般。他问道:“不知这黑陶是用什么染色的?”
鬻熊道:“黑陶并不是在表面涂上黑色,因为它的内部也是黑的,不过黑陶的制作方法是虞人的不传之秘,所以外人都不知道是如何制成的。”
琬姒说:“表哥,我们在舜帝王陵中也曾见到过这种黑色陶器,看来虞人掌握黑陶的制作之法,已有千年之久了。”
周考经她提醒,也想起在舜帝陵中陪葬的那些陶器,其中就有这种黑陶。他说:“啊,是了,当时我还以为是那些陶器在墓中放得久了,变了颜色。原来黑色才是它们的本色,而且过了这么长时间依然色彩如新。”
进入虞城,首先经过的是一个市集,不过由于天色已晚,市集中已见不到人,同时街道上的行人也是寥寥无几。好在鬻熊认得路,众人便直奔馆驿而去。
来到馆驿,却见到莘甲正骑着马停在馆驿门口,而周昌则拉住马的辔头,两人似乎正在争执着什么。琬姒见到莘甲,立时高声呼叫道:“父亲!”
莘甲猛然抬头,见到琬姒时几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定了定神,这才翻身下马,向着周考等人走了过来。
这时周考也下了马,并将琬姒也抱下马来。琬姒双脚刚一落地,便朝着莘甲飞扑过去。莘甲一把抱住琬姒,一时间百感交集,口中止不住地说:“好、好,平安回来就好。”
琬姒过了半晌,才擦掉脸上的眼泪,说:“父亲大人,你骑马是要到哪里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