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求解于海瑞(1/4)
国子监里面的牌坊与大殿数不胜数,古槐树更是一大奇观,装饰华丽,北京国子监和南京国子监,这其实就相当于是两个最高学府,不过在教育资源和生源上,肯定还是北京国子监更好些。
吕渭纶几人进了主殿的中堂后,司业开始汇报南京国子监目前的情况。
“祭酒,南京国子监规模宏大,建筑相当完备。除了有射圃、仓库、疗养所、储藏室外,光教习地、藏书阁、学子住所、吃食地,就有2000余间。”
“教学和管理设有五厅和六堂。五厅,即绳愆厅、博士厅、典籍厅、典簿厅和掌撰厅。”
“六堂,即率性堂、修道堂、诫心堂、正义堂、崇志堂、广业堂。”
“另外就是南京国子监的学子来源,目前分为这几种,贡监、举监、荫监和例监。”
“贡监是由地方府、州、县儒学按计划年选送在学生员贡国子监的学生。”
“举监是会试落第举人直接入监的读书者。”
“荫监是以荫袭而入监的国子监学生。”
“例监是捐资财入监读书者。”
……
吕渭纶问起,“目前南京国子监里有多少学子?”
“回祭酒,目前只有四千余人。”
“怎么这么少?我记得永乐年间,南京国子监至少也有九千余。”
“大人……今时不同往日了啊!景泰、弘治之际,这南京国子监都是已经几乎废了,还是后来这些年,这情况才渐渐好转。”
“那这些生源呢?哪一部分占的比较多?”
“例监占有七成……”
例监就是捐款进来的。
这样看来,这南京国子监的含金量的确在不断下滑,基本是有钱人专门设立的了。
情况比吕渭纶想的还要复杂些。
“祭酒,这些监生有文有武,文监占多数,武监只有很少一部分,而他们都要学习四书五经,以孝悌、礼义、忠信、廉耻为之本。”
“另外,像是《御制大诰》《大明律令》等书籍也是要学习的。”
“在完成学业之余,想要顺利从国子监出去任官还必须要经过历练政事。都要接受国子监的考试,国子监监生可以在监内寄宿,而且还发给灯火,供给膳食,享有免役的权利。”
……
这司业说的挺详细的,接着吕渭纶又听他说了许多,才算是对南京国子监有了更深的了解。
之后,有其他的官员进来,司业一一介绍,有什么监丞、博士、助教、学正等人,说起来,这些都是国子监的老师。
在这些之人之中仔细端详,吕渭纶发现,都比他年纪大。
距离他进国子监也有一个多时辰了,他想了想,决定今日还先不说什么具体的变革举措了,只是和诸如司业这些国子监官员相识了一番。
之后,他就离开了国子监,今日他实在是太累了,总觉得力不从心,他认为自己还是太嫩了。
吕渭纶现在迫切想见一见座师申时行,要是他在,定能为自己指点迷津。
……
出了国子监没多久,青龙就追上了马车。
本来刑部侍郎和国子监祭酒这两个职务就够吕渭纶头疼的了,青龙又送来一个坏消息。
“少帮主……”
“不用为难,有什么就说吧,我今日已经受挫了,已经不在乎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