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观战、感悟(3/4)
擂台上不断响起“噼啪”的皮肉撞击声。
姿势没有影视剧里面那样飘逸灵动极具观赏性,甚至看上去有些滑稽,但是平常人挨上陈骏的一拳一腿,或者董成海的一“鞭子”,绝对要当场倒下。
而且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无论是陈骏还是董成海,两个人攻击的角度都非常刁钻。
如果不是为了安全起见而改为攻击那些非致命点,其实完全可以打咽喉、软肋、裆部等薄弱处。
那样绝对可以做到一击致命!
姜胜内心思绪万千。
“看来正如一些网友所说,国术创造伊始确实就是为了研究如何快速的杀死敌人,招招致命,所以国术在一开始的时候才会被称为‘搏杀术’。”
“后来法制渐渐开始健全,shā • rén偿命,再加上官府担心侠以武犯禁,所以逐渐改良为了击倒敌人而不伤其命。”
“击倒敌人和杀死敌人完全不同,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既要保证敌人失去战斗力,同时又不能用力过猛shā • rén,这就导致出手时束手束脚,那些致命的招数渐渐被摒弃,威力其实已经大大降低了。”
“不过虽然民间禁止学习搏杀术,但是军队为了保持战斗力,却始终在研究如何高效shā • rén的搏杀术,而正是军队的原因,才让搏杀术的传承一直没有断过,包括近现代,搏杀术也是屡立战功!”
“可是到了太平盛世,再加上热兵器的大力发展,搏杀术也就彻底失去了用武之地,沦为了强身健体的工具。”
姜胜的精神力达到了10点,思维敏捷,从董成海和陈骏两人出手的招式里面,看到了很多东西。
而且他的记忆力也是超群,以前无意间看到的一些只言片语的相关介绍,此时统统都记起来了。
“我记得八十年代第一次全国比武大赛,
“2000年以前各种限制,全民搞经济,等到2000年以后,尤其是近十年,生活水平飞速提升,官府对于民间的掌控力也达到一个高度,也不担心什么侠以武犯禁,所以便逐渐放开管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