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页(2/2)
陈静婉很快到了养心殿。
李玉引她进去,陈静婉一眼便看见乾隆在书桌旁站着,正写写画画什么。
“妾身见过陛下。”陈静婉行礼,乾隆颔首,“过来磨墨。”
“是。”
陈静婉乖顺地走过去,她发现乾隆的桌前正摆着一幅草书手札,周围则摆放着一圈各色印章。
——确实很符合乾隆的历史人设。
陈静婉站在书桌的一旁,轻轻拿起墨块,然后在砚膛面上垂直地均力打着圈儿。缺水时,陈静婉便轻盈地取少许清水倒在上方,让水和墨汁能够充分混合。
乾隆见佳人在侧,温婉恭顺,心下一喜。
他轻轻蘸了点墨汁,漫不经心地提笔,却又突然停住。
“你看这幅字怎么样?“乾隆瞟了陈静婉一眼,不动声色。
陈静婉这才停下笔墨,侧过身,仔细地观察他放在面前的这幅字画。
从纸张的颜色上看,这幅字应当有一定的年岁,像是前人留下的古物。陈静婉从右到左细细品味,越看越觉得熟悉,总觉得在哪里见过。
但因着这字画上交错盖下的印章太多,像个狗皮膏药似的,看得她有点头疼。
因而陈静婉一边回想着在哪里见过这字画,一边点评:“这幅字字法虽然简约,在气势上却毫无
阻滞,很有大家之风。”
“那你觉得何人能书写出这样幅字迹?“乾隆又问。
陈静婉:"……"这又不是你写的!
但陈静婉不知道这是乾隆的试探。
她静思片刻,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人——王菱之。
学历史的她曾看到过一则关于乾隆的趣事,说乾隆最喜王義之的书画,尤其是《快雪时晴帖》,这幅字还被他奉为自己的“三希堂法帖”之首①。并且因为王菱之的字失传较多,乾隆还特意搜罗了很多其他人的临摹字帖,专门在上面盖上了他的那一大堆印章,以表示自己对王羲之的喜爱。
而她面前的这幅字,从宣纸的年代上来看绝不可能是清代之后的。清代之前能让乾隆如此推崇的,陈静婉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羲之了。
于是陈静婉试着疑惑着问:“这是王義之的字?”
“嗯,看来这后宫之中懂朕喜好的,果然莫过于静婉也!”乾隆开怀大笑,眉眼中都流露出赞赏的神色,“你父亲将你教得不错,这些个书籍字画,看来你涉猎颇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