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页(1/3)
秦公清了清嗓子,拿出殿试题本策问,连抽了几道都是老生常谈的题。
沧渊从善如流地应对,引经据典,发挥得比想象中好,直到最后一问。
那是邓太师针对他的身份提出的,关乎大许和乌藏之间的商道建设,以及边境税收归属问题。
沧渊只想了须臾,就直接站在一个大许官员的角度回答了。
他在言语间处处顾及朝廷利益,因为他本就是在雅州长大的,心里没把自己当成一个乌藏人,所以并没有作伪成分,答得真诚而出彩。
等到问完以后,许世嘉乐已经露出了笑容,直言道:“夏至藩国朝许时,当有你在。朝廷得此良臣,是朕之幸。”
此话一出,后方的夫子们都听见了,传来一阵惊讶声。
冯太傅咳嗽了一声,直言道:“皇上言辞间未免对该考生太过偏爱了,恐影响夫子评判,让成绩有失公正。”
许世嘉乐这回却直勾勾地盯了回来,勾着嘴角道:“太傅,先前第一个进来的是贵府公子。按照科考之律你理当退避,朕不也没让你退吗?”
“那是因为皇上信任微臣绝对公正,不会对儿子另眼相待!”冯太傅是个实诚人,跪坐着说,“但方才——”
话音未落,许世嘉乐平举双手,朗声道:“朕也相信夫子们绝对公正,不会凭借朕的好恶评分。况且科考改制以后,评阅人都是匿名,也没谁能通过此事讨朕欢欣。”
冯太傅嘴唇翕动,像是还有话想说,但看了一眼沧渊,又硬生生吞了回去。
正是因为皇上没有依律让他回避,为了显得自己大公无私,方才他给冯俊才的评判其实是朝下压了压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