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页(2/2)
辞职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公司。
这一天公司的高层会议几乎全部取消。廖驰人又消失了,董秘一个人忙得脚不沾地。听说周望川要走,几个董事轮番打来电话质问。
高层变动,势必意味着下一步一长串的人事震荡。其他的工作已经没人关注了,投资部新一版的募资计划出来,小穗也有些消极怠工。
邮件发给廖驰,在券商测算的募资总额的数字上,用红色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她习惯把工作向前多做一步,哪怕不在自己的职责之内。往常她向廖驰提问题,总要附上几条自己建议的解决办法,或是可以借助的其他外力。今天,连这个问号所代表的问题,她都懒得描述了。
下午茶的时间,收到一条廖驰的微信,【公司里气氛如何?】
气氛这个词用的微妙,小穗据实回复:【人人自危。】
过了十分钟,他的电话追过来,做她的工作:“人员迭代,团队更替,在公司转型阶段属于正常现象。人家互联网公司每年离职率能到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不至于大惊小怪。”
小穗抱着手机听他说完,不知他是想说服她,还是为了说服自己。
“技术门槛和专业程度不一样啊。上次,你似乎不是这么说的……”
和她慎之又慎地说要“看情况”,结果,演变成了这一出。
小穗没有刻意掩饰自己的情绪,廖驰一听便知。
“我说不是我出招,你信吗?发展到这个地步,也已经违背了我的设想。董事会问责下来,我一样没法交代。”
“可你至少默认了。”
有果必有因,那就别再来强调什么我也没法交代。
廖驰叹了口气:“小穗,你要明白,我没有立场替周望川辩解。特别是,在他自己都不过多争辩的情况下,我更不可能替他说话。”
所谓立场,是个太主观和微妙的东西。也许代表某一方,也许只代表他自己。
小穗不知道再说什么,她应该善解人意的附和他,或是体恤他、应承他。
可是她什么也不想说,因为现在,她的“立场”已经和他不同了。
第66章谁是定海神针
新的董事会召开之前,老廖总推着轮椅,意外的现身公司。
恢复了几个月,他行动自如多了,只是以后常年离不开医院,医生说要长期服药。
一进云驰,惊动了许多在公司服务多年的老员工,纷纷过来和他问候。最近这两年,他几乎是全盘放手,来公司的机会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