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章(3/4)
延禧宫后殿共六人,其中身份地位最特别的是卫答应,家世最高、日子过的相对最轻松的却是小纳喇常在。
小纳喇常在稀里糊涂这么些年,直到卫贵人入延禧宫,看见一模一样的手段时,一下子醒悟了。
原来是惠妃!
现在的小纳喇常在可比以前成长许多,但还不够聪明,至少她不知道如何突破惠妃的重重封锁联系上自己的家人。
即便联系上,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会选择谁?或者说家人不放弃自己,族人却不一定,到时候性命都保不住,想明白这些,仿佛花光小纳喇氏全部脑子。
蛰伏,蛰伏。
小纳喇氏自己不太会,找了个特别会的人模仿——卫答应,只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惠妃听说后只当她有新鲜争宠方法,嗤笑一声,当个乐子听过就忘。
小纳喇常在与卫答应也开始有一点但又不多的交际。
**
四妃之末空缺,接下来是六嫔。
荣妃已经晋升妃位,新嫔首便是安嫔,康熙一道圣旨,让安嫔住入长春宫正殿,相当于变相承认了她嫔首的地位。
很多人对安嫔没有登上四妃之位是有点诧异的。
第一次大封,安嫔在七嫔中排行第二,虽未生下阿哥,但养了四阿哥和二公主,也算另一种子女俱全。
可康熙却不想把这个妃位给安嫔,并非针对这个人,而是针对安嫔的背景,且他对此老早便已经开始算计。
李氏子弟在康熙十六年前已经牺牲的差不多了,康熙对于余下的硕果仅存给予体贴关怀,允许他们在家休养。
实际上这一招很贼。
谁都知道危险的战场早已过去,剩下的更多是锦上添花而已。
康熙把汉人功臣替换下来,也就是防着汉人呢,李家二十年这一次的功劳几乎为0,也无fǎ • lùn功行赏。
且正如荣妃之前的算计,康熙从登基开始便对于安亲王专门有一个小本本计算的,若有机会,定会毫不犹豫咬上一口。
这不止因安亲王差点儿当上皇帝,还有他在宗室地位过高,李氏家里与安亲王的姻亲摆在那里他从没有忽略过。
假如李氏真晋升妃位,名下又养了一子,安西王一脉会不会再一次操控皇室斗争,康熙想一想都头大。
康熙什么想法,安嫔比谁都明白。
自己的嫔位是由无数李氏子弟的鲜血堆积上来的,万岁爷对她对李家的宠爱都犹如空中楼阁。
一碰即碎。
与其指望康熙,不如指望养子将来能够改变李家的尴尬地位。
因此,安嫔不管外面的风风雨雨,专心致志忙着养孩子。
与胤禛的关系也日渐亲密。
和前世的佟贵妃不一样,安嫔对于胤禛的教导是自打他周岁起,便不再瞒着他关于养母与生母的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