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玄武湖畔(2/3)
刘彧喜欢聪明人,他屏退了左右,命杨运长免礼平身。
“不知杨卿对此次桂阳王叛乱一事有何看法?”皇帝双眼微眯,眼里泛着寒光。
“回陛下,臣愚钝不知,还请陛下赐教。”
“你素来谨慎朴实,忠诚敦厚,朕的这些手足兄弟如果都能像你这般安分守己该多好啊!宗室子嗣枝叶繁茂,稍有不留意,就有人生了妄念,说来还是朕之过,是朕一直以来对他们太过纵容才会酿成如此大祸啊!”
杨运长此时似乎已经听出了刘彧话中的弦外之音,心中震惊,他知道今天自己必须有所回应,否则自己的下场……
“陛下但有差遣,臣愿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他终于下定决心,坚定地站在刘彧这一边。
刘彧眼中仍是没有半分波澜,语气却是柔和了许多,“杨卿如此公忠体国,朕果然没有看走眼。这宗室之中,野心昭昭之人颇多,倒是要劳烦杨卿,替朕走上一遭了。”
“请陛下下令。”
“朕之手足中,能干且在朝中有名望者,凤毛麟角,建安王刘休仁算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建安王府势力盘根错节,能人异士也不在少数,朕那皇弟,可谓是当朝的贤王,不知杨卿可愿为朕走上这一遭?”
杨运长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是惊涛骇浪,今日之事早已出乎他的意料,传闻这建安王深受陛下宠信,是宗室里威望极高的亲王,如今皇上竟要对他痛下杀手。见杨运长没有立即做声,皇帝自顾自地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御茶,清香之气扑鼻。
杨长运这才开口,“陛下之命,臣必定躬身往之。只是……”他话音一转,好似还有些未尽之意。
“杨卿但说无妨。”刘彧眉头微挑。
“此次建康之战,建安王统率全军,为平定叛乱立下赫赫战功,赢得无数人的赞誉,若此时他出现意外,朝野必将震动。”杨运长斟酌着说道。
皇帝思索不语,半晌方道,“杨卿只管前去,后面诸事自有朕来安排。”
听及此,杨运长只得领命而去。
夜幕沉沉,繁星满天,廊下声声虫鸣。举目远望,每一庭柱,辄悬宫灯,淡黄色的流光将花园照得灯火通明,玉树琼枝映得如若烟萝。
此时,在玄武湖畔,建安王的华林别苑内正在举办一场盛宴,专为此次大战中立功的朝臣们庆贺,刘秉、袁粲、褚渊等人皆已落座,只有萧道成婉言推辞,未能前来。
舞榭歌台之上,舞姬们身姿曼妙,衣裙飘飘,建安王刘休仁享受着琼脂玉酿,与朝臣们觥筹交错,推杯换盏。
陶弘景和刘俣此次也一同受邀前来,宴会上,他还见到了几位熟悉的年轻面孔,谢朓、褚炫、江敩三人正跟随在家族长辈身后向各位大臣们敬酒寒暄,看着他们游刃有余的模样,也许这样的场合对于这些士胄高门来说不过是家常便饭罢了。
只是三人已至,当日与他们同行,救他陶家于危难的那位善良公主又在哪里呢?身前的琥珀美酒中突然浮现出一位少女的身影,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自那日城楼一别,二人便再未相见。
众人的哄笑声阵阵传来,陶弘景心中突然有些烦躁,起身朝殿外走去。
已是初秋,陶弘景孤身一人漫步于玄武湖畔,湖面波光粼粼,清幽的湖水中,倒映着湖畔人家的灯火阑珊,薄雾笼罩。
远处花丛中突然传来一阵如银铃般的欢笑声,有位女子正用轻罗小扇扑捉流萤,旁边还有一位少年正一边欢快地拍着手掌,一边笑道:“姐姐,这只萤火虫最大,千万不要放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