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捅了大天了(4/4)
乡邻们淳朴也没什么坏心眼,但是却叫人尴尬。
正当踌躇之时就听远处三匹快马奔来,为首的人手里拿着一面铜锣敲得梆梆响:
“京城赈灾物资运到,闲杂人等闪开,让出通路,太子殿下接旨。”
众人兴奋地纷纷让开道路,听到锣声,几乎所有的百姓都从家里跑出来了,大家大呼小叫地问:
“听说太子殿下来了,在哪里?”
“听错了吧,太子殿下怎么可能来丰仪。”
“明明听到了啊……”
快马停下,紧随其后的便是浩浩荡荡的京城押送物资的队伍,还跟着数十位身着官服的朝臣。
李鸾嵩定睛看过去,好家伙,几位老师都来了。
这么大年纪,这么冷的天,竟不顾险情都来了丰仪。
这是有多想把他拎回去。
“哟,这位我认得,我亲戚在京城,这是宰相大人。”
“这位是翰林院的大学士。”一位书生打扮的人说道,“竟来如此大的人物。”
众人惊讶,就见几位老臣郑重其事走到李鸾嵩面前,齐整整下跪、行礼: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朝臣们跪拜,百姓们自然也要跪拜磕头,一时间,丰仪所有的人都跪下行礼,李鸾嵩站在太阳底下,无奈地摇了摇头:
“起来吧,劳动老师亲自来,学生有罪。”
“殿下剿匪、救灾,功在千秋,何罪之有。是老臣们有罪,臣等惦念着殿下身处灾区便随军前来,殿下在哪里,老臣们就在哪里,誓与殿下共进退。”
这话说的,牙酸。
师生打着言语官司,可激动坏了跪了一地的丰仪百姓,他们这才知道那个日日出现在灾情最严重地方的大人,那个顶着黑眼圈到处查看百姓吃穿的将军,那个和他们一起吃一起说话玩笑的“大人物”竟然是大邺的太子,未来的天子。
妈呀,这来头,捅了大天了。
有这样的少主何愁家国不兴旺发达,百姓们长跪叩谢这位救大邺救丰仪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大英雄。
据说,之后丰仪改了名字叫聚丰后,当地的百姓还特意为李鸾嵩刻了一座石像,让聚丰的后世子孙都记得这位大恩人。
人们都很激动,他们日日围着的人竟是太子,这足够吹嘘一辈子了,还有人壮着胆子登门去求墨宝,最后李鸾嵩实在无奈,索性将自己的物品、衣裳都发了出去。
只有一个人忧心忡忡、惴惴不安,那就是陈大。
这被太子的闺女喊“爹”的滋味,就好像烈火烹油,这……还能有活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