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页(1/2)
因着都是一起摆摊的熟人,人家给便宜了,加起来也没花两块钱,能吃一整个春节了。
这是传统习俗,陈青杨倒是没拦着。
姐弟俩大包小包地回了村,路上遇到同村的人,都羡慕得不行。
都说:“乔玉跟支书家的英子,还有张永华两口子在镇上可挣不老少钱了!”
“那烧饼素的都要一角钱!”
“看这回可是挣着了,能还上买屋的钱了?”
“那肯定能了,我瞅着张永华他老娘都穿新棉衣了!”
陈乔玉这回也不装了,叫青杨抓瓜子花生糖给村邻吃。
村里人不能说都是好人,但是大部分看到他们孤儿般的两姐弟,也是多有照应。
陈乔玉离不开老宅,就离不开这群村邻。
只要不是像陈良姚金花那样丧尽天良的人,她都乐意交好。
从79年8月,到80年1月,差不多也做了卖了半年烧饼了,是可以说挣了点儿钱。
毕竟不能一直这么穷哈哈地过下去吧。
陈青杨给来老宅院里的人都抓了一把炒货,老人跟孩子再另加一粒糖。
没了牙的老人用牙床嚼吧着奶糖,努力吸溜着甜滋滋的奶糖水儿,又难受又高兴。
“好吃哩!”
“真甜啊,奶香奶香的。”
“我儿从部队寄过来一回,就给我两个小孙孙小孙女吃了,我就闻了闻糖纸味儿。”
大家坐在陈家老宅的院子里,看了一圈,见到堂屋中间还放着木盆跟塑料桶,接屋顶漏下来的雨水、雪水。
就好心提醒道:“乔玉,你家这屋顶要修修了,雨水这么从上面渗下来,房梁木都要朽了。”
陈乔玉抬头看了看,露出一个囊中羞涩的微笑:“不行啊,要供青杨念书,今年能把老宅的债还完就不错了,还得攒钱找青楠呢。”
村里人都知道青楠乔丽的事儿,闻言不由得点点头:“也是,你们姐弟俩难啊。”
原本有些嫉妒陈乔玉他们在镇上卖烧饼的人,听她口口声声说难,又看到老宅的破屋顶跟坍塌的猪圈什么的,顿时心里舒坦了。
也对,两斤瓜子半斤糖的,谁家买不起啊?
过日子关键还是看有没有欠债。
陈乔玉跟陈青杨这条件,有的是难呢!
再看看老宅这破旧模样,也没啥值得叨叨值得抢的。
三十块钱买这破屋?
谁愿意啊。
光修好都不知道得几个三十块了。
大家在陈乔玉家里坐了一会儿,吃了陈乔玉不少瓜子糖了,听陈乔玉姐弟诉了一通苦,终于心满意足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