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页(1/2)
陈乔玉看到大家犹豫的模样,心里是有些感慨的。
现代那边,周晓玲和周姐都是农村出来的,但是她们在城市里一样生活得很好,没有半点儿不自在。
但七零这边,大家对“进城”总有种那热闹不是我的,我们跟城里人天然不一样的感觉。
这还只是镇上,还有县城、省城,还有首都……陈乔玉都可以想象出来村里人出门,就跟她初到现代一样,束手束脚的感觉了。
这法子不是没人能想到,是大家都不自信觉得自己能跟“城里”产生什么联系。
但陈乔玉敢。
她有了那么些经历,胆子还是比别人更大一些的:“就之前在咱们旁边卖酸梅汤和绿豆汤的老婆婆,你们记得吗?”
“记得啊,当时我们卖绿豆汤,你还说咱们凑两角钱给人家,影响人家生意了。”
“是”,陈乔玉点点头,“我问过了,老婆婆每年就夏天卖两三个月,挣一点儿是一点儿,最近天冷了,她就不出来了,正好她家就在这附近,我寻思着要不问问她?”
张永华还在犹豫:“这炉子十好几块钱呢……”
刚开始卖烧饼的时候,说好了挣的钱先还炉子钱,好几天都不见钱入账,张永华看着炉子比眼珠子都紧。
这么贵重的玩意儿,就这么放别人家里?
第72章搞什么?现代人不穿棉衣?
还是柴爱花最先同意:“要是人家愿意的话,我看是行的。”
英子向来站在陈乔玉这边。
她们仨都答应了,张永华也没话说了——说白了,这生意是这姐妹仨弄出来的,他就是个搭头。
加上平日里屁话不断,这仨都不把他当回事。
不过张永华心里也不气,他还是农民思想,觉得在地里刨食儿最踏实。
所以先前柴爱花跟他说的时候,他是怎么都不答应,忙完了地里的事儿才出来。
说做就做,陈乔玉早就探好了口风,这会儿一说,老婆婆还能不同意吗?
“要是个别的东西,我还真不敢收,但这炉子行,不光贵重,它还重呐!放在门口都丢不了!”
老人只有一个要求:“你们每天送过来,帮忙从车子上卸下来,车子我拿屋里去,这样外头没车,人家搬不走。”
有车人家搬上车的动静也足够老人察觉了。
陈乔玉就问老人多少钱,她心里是觉得只要不离谱,多少她都答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