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页(2/2)
过程中的拉扯,还有陈青杨请人帮忙扶着自己能快些,结果留守的人不肯干怕他俩跑了之类的无奈,就不必拿出来说了。
英子听得唏嘘:“说来说去还是怪这条破路不好,什么时候能像大芦沟村那样修路就好了。”
大芦沟村原先跟他们村一样穷,后来就地取材开了砖窑厂,镇上的厂子来大芦沟村拉砖,人家嫌不方便,于是厂子凑点儿钱,大芦沟村的大队部也拿出一部分钱来,愣是修了一条碎石子路。
虽然比不上城里的水泥路和柏油马路,但也比姚家村这坑洼泥巴路强多了。
英子仰天长叹:“咱们村到底怎么才能致富啊!太穷了!真的是太穷了!”
为啥那么多人怕走夜路唯独陈青杨不怕?
还不是因为穷?
穷得连鬼都不怕了,穷鬼可是比鬼更可怕的存在!
第59章卖烧饼的事儿瞒不下去了
就在英子说穷之后没多一会儿,钟斯年的那个手电筒闪烁了几下,宣告电量用尽。
四周陷入一片黑暗,英子的吐槽也戛然而止。
“没电了?”
陈乔玉把手电筒的电池盖拧开,转了转电池,亮了十几秒,又灭了,然后就彻底没反应了。
“没电了”,陈乔玉小心地把手电筒的电池盖拧上,有些羞愧地对钟斯年说,“钟知青,电池我会还你的。”
电池一对也不便宜呢,尤其是手电筒用的这种大胖电池。
钟斯年背着陈青杨,头都没回:“不用。”
“要还的”,陈乔玉尴尬道,“张永华家的那个我也会还的,毕竟你们是帮我们找青杨。”
虽然张家那个手电筒的电量其实并不多,开起来就很微弱,刚走出村子没多久就灭了,但这份人情陈乔玉是承情的。
人可以dú • lì,但不能太自私。
在一个村子里住着,虽然平时鸡毛蒜皮的事儿很多,但真要有事儿,村里人都会帮忙。
在外头做什么的时候,报出村子的名字,那就是一个有来处有底气的人。
虽然姚家村的村民因为贫穷而底气并不足,但真要是遇到了,总归会有几分老乡情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