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页(2/4)
但这价钱大家还真拿不准,乡下按工分分粮食,没用钱买过。
城里按户口分粮食,剩下的都要凭粮票去供销社买,也没买过不要票的粮食。
今年倒是有些人开始零散地换粮食,但也是一人一个价,没个准数。
好不容易商量了一圈,按照供销社凭票的价格加三分之一给出了,没有钱的拿东西换也行。
陈乔玉说:“火柴,蜡烛,肥皂,牙膏……啥都行。”
就有人去家里拿东西了——她家里几个孩子都在厂里工作,厂里会发肥皂这些当福利,比直接用钱买划算。
陈乔玉带来的东西不算太多,几下就被几个老太太给换完了,换得了两盒半火柴,一块切下来手掌心大小的肥皂,还有一根红蜡烛,并几张毛票。
陈乔玉觉得还行,如果顺利的话,她再来两趟城里,卖出一部分粮食就凑够青杨的学费了。
几个老太太也很是满意,这年头钱跟票是分开的,票还要更紧缺一些,不要票的东西自然是越多越好。
等老太太们都把豆子倒回自家的碗盆袋子里了,把空布袋子还回来的时候,就看到了陈乔玉篮子里的两双袜子。
这袜子比供销社的好看,老太太们的眼睛毒,一眼就瞧上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