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页(2/2)
也就是说,抓住了学政,就意味着抓住了官场上的未来、权力的交接与可能存在的士林威望,哪家都不愿意落于人后。
即便像景虔这类十分自矜、对自家内外要求苛刻、不愿刻意触及核心利益以自避的明哲之人,这次也非常积极参加到了讨论中。
唯独未能触及争论核心的只有荀崎。
他是真的听不大懂大家在讲什么。
尤其那些累世公卿之家——比如孟氏,开口闭口都是引用《公羊》《谷梁》典故,荀崎听下来张大嘴半天,却说不出个所以然。
但他心中清楚厉害:那就是哪怕自己家是靠武功勋华在朝野立命持权,也不能忽视这条太学正路。
这话他爹死之前就说过,荀崎非常后悔,他以前是个倔头倔脑的武夫,没把亲爹的话放在心上,这个时候再想摇醒死了的爹睁开眼给他讲讲其中深意已经迟了。
不过,他还有个杀手锏,那便是当初派杜敬去给孟苍舒联络感情时,孟苍舒曾暗中告知,朝廷年后许有争端,如果是军务之事,那就让荀长史自由发挥,如果是学政,那请太史务必不要提及良慈郡,可以主动去问太子殿下的意思。
荀崎悄悄去看一直保持沉默的太子萧祑,心道孟苍舒这小子是什么意思?他个远地的两千石都敢掺和到储嗣问题上来了?但他转念回忆,孟苍舒当初说带回的话是,这是个借花献佛的办法,如果没人问到自己头上,那一句话不说也没什么,本来他也是太尉府的长史,本来就掺和不到这里面去,但因是有兵权的重臣,列席要务朝议乃是本职,今日就算一言不发,也没人会找茬。
但万一呢?
孟苍舒对杜敬这样说:万一皇帝需要自己人说句话,那荀长史就必须要作为皇帝的心腹从龙功臣来说句话了。
也对,太子殿下是这一帮功臣看着在马背上成长起来的,替太子殿下说话和替自己家说话差别也是不大。更何况这些年太子转文的道路明显比自己走得顺遂,连圣上都隔三差五夸奖儿子克勤勉学要胜于他本人许多,这样一来让太子开口,说不定就是让圣上自己开口……
这孟苍舒似乎还有点能耐的?
“荀爱卿始终沉吟不发,可是有何看法仍在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