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二合一 剿匪(2/2)
这御膳寡淡的很,全是些清粥小菜,唯一的荤腥还是道蒸鱼。
这让近来吃惯了肉食的贤贵妃很不适应,梅妃根本尝不出饭菜吃进嘴里的味道,她离陛下有一丈远,也不敢直视陛下,但只用余光也能注意得到陛下身体状况很不好,连吃东西都好像比寻常人费力。
梅妃惴惴不安,她情愿自己不知情,皇位更迭跟她这个无宠也无亲子的人关系不大,若是柔贵妃和淑妃今日有哪个还活着,也轮不到她侍疾。
此时,从京师往南的方向有两拨人正快马加鞭赶在路上,一拨是昨日太子派到琼州去接太医院院使和左院判的人马,一拨是今日奉皇命出城去往河南道的御前侍卫。
*
八千护卫军,剿匪带了四分之一。
是的,剿匪。
为了避免成为所有夷人的公敌,他们打的不是这岛上除了汉人以外的所有人,而是烧杀抢掠之人,只是碰巧这些土匪基本都是夷人罢了。
至于如何分辨是不是劫匪,也容易,他们是冲着夷人的老巢去的,看那地方有没有田地就知道是土匪还是良民了。
还算有点儿理智,随行出征的耿参如是想道。
他就怕琼王不管不顾,只想通过shā • rén来发泄心中的悲痛。
不过,他也能理解琼王此时的心情,柔贵妃如果真的是病逝也就罢了,可天下谁人不知,柔贵妃原本应该是长寿之人,是熬过了陛下又做了五年太后的人,如今这可才是庆德二十四年。
原本的长寿之人病逝了,这很难不让人怀疑是不是有什么隐情。
琼王一腔悲愤无法向京师发泄,又是个爱民之人,不会向无辜百姓发泄,那些不长眼来抢劫琼王治下百姓的夷人可不正好拿来宣泄。
就像耿参预想中的那样,那些拿着木棍拿着锄头的匪徒,遇到膘肥体壮穿着盔甲拿着刀枪弓箭的护卫军,根本没有还手之力,不,是这些人也没想着还手。
两两相遇,他们像撵兔子一样把匪徒撵进周统领预设的包围圈,头一个口袋阵就套住了几百人。
耿参本以为会迎来一场屠杀,他跟着琼王的尝试,被围在里面的土匪已经倒下了一半,剩下的看上去也已经完全丧失斗志,此时只要琼王下令,让围在周围的护卫军放箭,一息之间这些人就可以彻底解决。
“耿大人,你在琼州当了这么多年的刺史,可懂他们的语言?”徐琛脸不红气不喘的问道。
耿参喘着粗气,这里不是中原,车马在这个地方基本没有用,他们追人围人全靠两条腿,跟着琼王这队他还勉强能跟得上,若是让他跟着周统领,拼了老命他也赶不上队伍。
“臣可不会他们的语言,臣没跟他们打过交道,不过,琼州从来不缺汉人,往前数几百年,汉人的数量比夷人还要多,只是前朝有几百年不曾管过这里,才让琼州汉人的数量不断减少。臣不懂他们的语言,但这些人里或许能听得懂我们的语言,要不让人喊嗓子试试?”
耿参倒不觉得王爷准备劝降,王爷手下有八千护卫军,又不缺人,何必招安这些蛮横无礼还言语不通的土匪,他估摸着王爷想把这些人绑了,亲自动手砍几个吧,如此才能泄愤。
所以当王爷让人喊话劝降土匪的时候,耿参也没当真,不过是糊弄剩下的那几十个土匪罢了,两千人围几百人,还不是想让他们怎么死就怎么死。
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在这些土匪投降被绑起来之后,王爷居然没有就地shā • rén。
这一拨没杀,后来围起来的那几拨也没杀。
两千护卫军最后绑了八百人回去。
往回走的路上,耿参有好几次都差点摔跤,幸好每次都拉了他一把,不过他之所以差点摔跤也是因为王爷。
自从到琼州上任之后,他其实对这些有着土匪行径的夷人烦不胜烦,但每次也只是让人驱逐,这些人溜的快,官兵还没到抢了东西的土匪们就已经溜了,若是没溜,除非当场拿下,但只要让人逃出了平地,就不会再追了。
不止他一任刺史如此,前些任刺史也如此,这是一任又一任的刺史传下来的经验——进了林子,官兵抓人就会变成人抓官兵,攻守颠倒过来。
可今日却不同,返程的路上,耿参时不时便会瞄一眼王爷。
设口袋阵的是周统领,亲自带兵杀敌的也是周统领,下命令的还是周统领,在绝大多数护卫军看来,是周统领在指挥这两千人,但他今日一直跟着琼王,比任何人都知道,两支千户行军的方向一直是王爷在做决定,走哪条路,以什么速度行军,在哪个地方设口袋阵,全是王爷做的安排。
从前只要进了林子便能遛官兵像遛狗一样的夷人,今日抓这些人却像在自家院子里抓鸡一样简单,光是投降的就有八百多人。
让他开了眼的不只是王爷用兵,还有王爷的身体。
他是上了年纪,可年轻时也练过武,不然怎么敢来琼州而不是辞官回乡,他累到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而大病初愈的王爷呢,却好似闲庭信步一般,这是病了大半年的人该有的样子吗。
耿参越想越觉得不对劲,王爷未满二十岁就被封到了琼州,还没来得及上朝参政,更没有带兵打过仗,这八百多人总不能是误打误撞抓来的吧?王爷一定是学过用兵之道,这病怕是也有些蹊跷。
要说王爷无所图,他沉迷看戏的老妻怕是都不会相信。
耿参震惊又彷徨,这才在路上几次都险些跌跟头,不过这路也是实在难走,整个琼州就只有一条半条路,一条是从码头到新城,半条是从新城到平安县,都是王爷到琼州后修的。
琼州的路难修,要伐树翻地开道不说,还要烧土,要采石铺路,如此耗费人力,王爷却还坚持修路。
耿参之前没多想,如今想来,这何尝不是王爷的野心。
耿参回头看了看那些被绑住双手的夷人,王爷这般深藏不露,把人抓起来恐怕不会是为了虐杀泄愤。
如果是今日之前,耿参可以直接询问王爷这些人的去处,但现在他是什么都不会问了,他怕多嘴会引火上身。
徐琛一直留心回来路上恍恍惚惚的耿大人,走山路差点摔跤也就罢了,回新城走平路都差点儿跌一跤。
“今日辛苦大人了,府里已经备好了饭菜,大人随本王和周统领一道回去吧。”徐琛邀请道。
这样的身子骨也该养养了,来王府多吃几顿饭菜,调养调养身体。
他可不希望耿大人因为身体原因早早告老还乡,让琼州再换一个刺史。
耿参喉咙发干,他何德何能与琼王和周统领一道回王府吃饭。
周统领唯一的女儿嫁给了琼王,周统领是琼王的老丈人,人家翁婿俩天然便是站在一起的。
他可不一样,他只是一个被贬谪到琼州的小小刺史,刺史虽然是一州主官,但州也有上下大小之分,有三品刺史,也有像他这样的五品刺史。
琼王的大事,他五品官参与不上。
耿参婉言谢绝琼王的邀约,他甚至有股回府写辞官折子的冲动,但又不敢。
王爷一来就掌控了整个琼州唯一的码头,他递到京师的折子是不可能绕过王爷的,他的折子会经王爷的手。
万一王爷觉得他此举会打草惊蛇,拦截了他的折子还好说,就怕他这个人也碍了王爷的眼。
耿参耷拉着眉眼回府……回他在新城的新宅院,几天前他就和夫人从平安县搬过来了。
宅院是他挑的,就在王府对面,本来是觉得这位置足够安全,万一有事儿可以蹭一蹭王府的护卫军和太医,但现在看来这和把兔子绑在狼窝边上有什么区别。
“臣也不回府了,今日出征的护卫军还要带回去论功行赏,里面有几个伤员,能不能让太医来看看?”周世仁道。
新城没有郎中,只有跟随王爷来琼州的四位太医,除了王爷和王妃,谁也使唤不了,他也不够格。
“让王……算了,前段时间也辛苦王太医了,还是让孟太医去吧,几位太医里他年纪最轻。”
太医院院使和左院判在琼州的那七日里,王太医眼下的青黑一日比一日重,可见是没有一天能睡踏实。
周世仁应下,又问道:“王爷,这些抓来的……土匪关到哪儿?”
“都押到采石场,安排他们在里头干活,表现好的日后挑出来修路。”徐琛想了想又道,“采石场那里再安排两个总旗轮流过去看着。”
八百人,对采石修路来说有点少。
“明日再调两支千户,护卫军轮着来,先轮一遍试试。”
要是能凑个四五千人,采石便无需再雇用百姓了,王妃规划的几条路也就能早点修好了。
柔贵妃今日和亲家母哪儿也没去,就守在前院,听到儿子回来的消息,忙不迭走向府门,见儿子全身上下都好好的,才露出笑脸。
徐琛看着母妃和岳母,道:“一切顺利,还活捉了八百土匪,带出去的护卫军只伤了几个,岳父回军营论功行赏去了。”
“没事儿就好。”柔贵妃眼里欣慰又复杂,她从没想过琛儿会有领兵出去剿匪的这一日,怕是陛下也没有想到过吧。
琛儿小的时候,她和陛下都只盼着这孩子能平安健康的长大。
如今想来,竟恍如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