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华夏之风》收官!(2/4)
无论是分裂,外族。
自始至终,这片土地,仍然是华夏,仍然属于华服。
直到龙袍的到来!
明太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江山!
文化上恢复汉服,改进汉服!
虽然仍是红色,但其结合了自秦汉,唐,宋这些朝代龙袍改版的各种特色!
更是代表了现存汉服中,最主流的参考元素。
【大明衣冠】!
游行的队伍经过展示后。
聚集于街尾。
“千百年来的清明,李白的墓前总是会放着来自五湖四海的美酒。”
“霍去病的墓前,有着千年后的巧克力糖果,因为大家觉得,他才二十岁,或许会喜欢。”
“很多人来到岳飞的墓前,带着全国地图,似乎在告诉他,当年他未曾踏破的贺兰山阙,后人立起了他的雕像,说一句山河无恙,又说一句精忠报国。”
身着黑衣龙袍,打头cos始皇帝的小哥。
自然是占据了C位。
开始发表来自“始皇帝”的重要讲话。
躲在街边楼上,用望远镜总控的李景霖,忍不住微微颔首。
鬼节。
原本的华夏,或者说华夏古文明,是没有这个概念的。
因为,无论是全国各地的任何鬼节,最早的概念,都是“祭祖”。
直到神话传说,民俗故事开始兴起。
“中元节鬼门大开”这档子事便开始流传起来。
也逐渐形成了最大的鬼节。
原本,是一年开一次的。
但在祭祖的时候,古人一想,这怎么行,我不得让鬼门多开几次,多给祖宗捎点东西过去?
于是,鬼门在一年里那是开了又开,全国各地到处开,赶上祭祖了,你高低得给我开着。
伱不让我给祖宗送东西。
那我就撬你鬼门。
祭祖与鬼节不解的缘分,便开始蔓延。
“烧金,鸣大炮!”
一声令下,庆典来到了尾声。
骤然间,“火光”与“响声”四起!
红黄的闪光特效,伴随着音响里噼噼啪啪的爆竹音效。
主打的便是一个新时代的赛博鞭炮。
高效环保。
至于这放炮仗会不会影响清明的气氛,严肃,或是精神?
并不会,因为那不过是一些刻板的印象罢了。
清明之时。
华夏大地上,有些地区,就会鸣放烟花爆竹。
因为,这意味着
“叫醒先人回家!”
“且看后人华夏!”
一时间,气氛骤然攀升到了顶点。
清明节,是祭拜先祖,寄托哀思的。
哀思,那是要寄的。
清明。
从古早时期,单纯作为春耕节气,再到现在,无数代人,赋予了其一层又一层的含义。
巡游踏青,祭祀先祖,再到民俗之中,开始忌使针,忌洗衣
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春日生机的欢笑声。
无论是从发展,到寓意。
再到如今。
属于华夏的鬼节,所蕴含的意义,与西方完全不同。
它并不代表着死亡与恐怖。
而是一种生命的轮回与传承。
“霖哥,这次布置的总归还是太匆忙了,没办法搞的更好。”
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有些兴奋。
也有一点遗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