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会龙山月票)(2/4)
这白鹿寺名字的由来有两个,一个说是缘于一个神话故事。
唐代名相裴休贬任荆南节度使时,曾几度来益阳,小住在古木葱郁的江边山上。
裴休博学多能,喜欢佛学,夜深人静,他便在山上秉烛夜读,朗朗的诵经声,引得一只仙白鹿驻足聆听,每晚只要经声响起,仙白鹿就飞来听经。
一天晚上,白鹿听经的秘密被人发现,仙机泄露,再也不见有白鹿复来。
为纪念仙白鹿听经,山民便把白鹿驻足听经的风水宝地,命名为白鹿山,在山下建了一座庙,取名为白鹿寺。
另一个则是,益阳资水之滨,瘟疫横行,伤殍遍野,众医无策,官员急如忙蚁,百姓呼天无济。
信众求于佛前,大启水陆道场,众僧诵经祈愿。
经数日,忽见一白鹿,脚踏七彩祥云。其双眼净澈,神态安详,另有宝光熠熠烁于其身,绕寺三周后乘云而去。
次日,白鹿复至,口衔一草,留与寺内。
众人愕然,方丈喜言:“神鹿独留一草,应为灵药。”
时众僧依样寻草,分发于众。然,自此瘟疫得驱,百姓涕零,焚香拜谢三宝,白鹿衔花自此闻名江南。
为谢佛恩,该寺更名为“白鹿寺”。
而且他们早上吃的腐ru就是产于此,相传在唐朝时,白鹿寺的和尚做了一些豆腐,因有事外出几日,回来后豆腐已经长霉了。
出家人有节约的本能,不舍的把它丢掉,就拌了一点调料试着吃,结果发现竟然味道不错,便产生了今天的豆腐ru。
而这里并不叫腐ru,古人早上忌讳说龙、虎、鬼、梦四个字,腐ru的腐字在这边因为口音会被说成“虎”,所以就改了
虎字通常说成大猫,又取连年有余之意,所以作为腐ru发源地的益阳人把腐ru叫作猫余。
他们进到寺庙里的时候,里面已经有不少人了,不但个个大殿里有人,连院子里也聚了不少。
感觉就像是整个益阳县城的人都来了一样。
倾妍他们在寺里逛了逛,因为人多也就出去了。
他们对法事没什么兴趣,毕竟他们都不信佛。
走到外面,那临时搭建的戏台子上已经唱起来了,倾妍他们站在下面听了一会儿就没有兴趣了。
虽然能听懂,可内容太单调了,一点都不吸引人。
之后他们就逛起了各个小摊子,买了不少小玩意儿和吃的,早上就喝了点粥,根本没有饱,又走了这一路,早就又饿了。
他们挨个的小摊子吃了个遍,直到把肚子吃的都撑起来了,倾妍都要扶着腰走了,才停下。
就这他们也又买了不少带走,因为到处都是人,他们没机会收进空间,所以离开的时候每个手里都提着不少东西。
他们买完东西也就没有再逛了,直接就离开了庙会,准备去白鹿山上去看一看。
等走到没人的地方,赶紧把手里的东西收进空间里,这才再次轻装上阵的往山上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