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2/2)
也就是说李纲除了担任礼部尚书,还负担教导齐王的责任,结果做了一阵子他连齐王面都没见到,对这份新工作已经不抱希望,打算过段时间再次请辞,谁料还没行动又被调派到楚王府做长史。
他今年都七十三,只盼望能安度晚年,可惜皇帝就是不肯放他走。
李渊正看着前线战报,并不抬头看殿内站着的两个儿子。
李元吉一脸无所谓模样,还不时打量殿内貌美宫娥。
李智云则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李渊冷着两儿子一段时间,觉得差不多了才抬起头。
这一抬头看出两个儿子的区别来,四子体型高大魁梧不像十八岁,再加上蓄了胡看起来已经是青年人。
五子容貌秀气体态修长,比四子要小一圈,看着更瘦弱。
想到这孩子自小体弱,出生后更是怕他长不大起了个小名祈健盼着他长大。
再加上因为旧事对不起这个儿子,李渊心顿时偏向了五子。
“三胡,你为何一回来就欺负祈健?”
李元吉嬉皮笑脸走过去给李渊捏肩膀,“耶耶,谁说我欺负五弟了,我就是去跟他打声招呼,这不是看他幸运回来,去祝贺他,谁料动静大了点,让人误会了。”
李智云抬头看了一眼又低下头。
李渊哪里看不出来两个儿子的官司,便骂了四子几句。
“一回来就欺负弟弟,没个做兄长的样子,还不去给你弟弟道歉?”
李元吉没一点诚意冲李智云拱手,“五弟,对不住了,兄长我得知你回来的消息太激动了,这不让你误会了,这里跟你赔个不是。”
他背对着李渊,看李智云眼神里满是轻蔑和挑衅。
李智云心里愤恨,很想大声反驳,紧跟着又想起□□的交代。
绿茶,要绿茶!
他咬了咬唇,眼睛湿润道:“我怎么能怪兄长,这几年弟弟我不在耶耶身边服侍,已经很不孝了,有兄长们在耶耶身边,弟弟才稍稍安心。”
说着他语气带着羡慕,“真羡慕兄长能陪伴在耶耶身边,不像弟弟我只能在外流浪。”
这话李元吉还没反应过来,李渊心软得一塌糊涂,他冲李智云招手,“好孩子,你过来。”
李智云带着敬仰眼神走过去,跪下后头靠在李渊膝盖上,眼里满是忐忑,“回来这段时间,儿子一直怀疑自己在做梦。”
李渊心疼坏了,直接训斥李元吉,“三胡,这回是你过分了,就罚你闭门思过三日,行了,你回去吧!”
李元吉睁大了眼睛,再看李智云上扬的嘴角,整个人快要气炸了,以前他使出这招,吃亏的是李世民,谁想现在也有人拿这招来对付他!
“耶耶,他是装的,你看他在嘲笑我!”
李智云嘴角下垂,眼皮一耷,语气里满是失落,“耶耶,四兄似是并不希望我回来,不如我还是回兰州吧,其实能回来见耶耶和阿姨一面,孩儿已经很满足了。”
李渊语气冷了起来,“三胡,给你弟弟道歉!”
说完又哄着李智云,“瞎胡闹,谁说不欢迎你回来,你能回来耶耶高兴坏了!”
李元吉咬牙,好汉不吃眼前亏,他低头道歉。
“五弟,我向你赔罪,是我说话声音大了些。”
李元吉的眼神都快喷出火来。
李智云,以后走着瞧!
“好了,这才是耶耶的好儿子!”
见兄弟俩和好,李渊呵呵一笑,然后先将李元吉打发走。
“三胡一路辛苦了,先回去洗漱休息,晚间再为你接风洗尘,你弟弟可是送来了不少食谱,你也跟着尝尝。”
李元吉见被打发走的是自己脸上满是不敢置信,他咬牙说好,看李智云眼神都恨不得刀了他。
李元吉转身走后,李渊开始询问李智云关于赵乾的底细。
“祈健,你对这人可了解,是否是世家之人?他掌握的技术可不像是庶民。”
李智云摇了摇头,“儿子曾经也问过他,只知道他和其同伴来自一个地方,他和同伴每人都有一身本领,有人医术高明,有人精于经商,也有人善于刑案,赵乾就善于经商,只两年时间就成为西域赫赫有名的大商人,积攒下大笔家业,他这次护送儿子回来,还有目的是在长安城购置产业,准备打通兰州到长安城的经商之路。”
李渊凝起的眉毛松散开,“原来只是一介商贾。”他语气里带着轻蔑。
对于李渊来说世家人和一普通商贾是两码事。
世家人要掂量掂量,商贾是可以任意拿捏的存在。
李智云摸了摸鼻头不好意思道:“孩儿其实在那商队中占了一半股份。”
李渊很不满,“低了,一商贾借着你身份,最少该孝敬七成才是。”
李渊直接把这商贾归于儿子的势力。
李智云又道:“那提纯盐法也是商队献上的,加上这个儿子觉得足够了。”
李渊提点他,“我儿赚到大便宜了,这技术很可能是世家不传之秘,也不知道是哪一家,人家不说我们也当做不知道,盯着点,有什么好秘术都套出来!”
齐王府,地面一片狼藉,有门板,有碎掉的瓷器。
府里人知道男主子发疯,能躲的都躲了,实在躲不掉的站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李元吉一脸暴虐情绪,踹了门和桌子还不够,又拎着马鞭出去见到人就抽一鞭子,最后冲入了内殿。
齐王妃杨氏皱眉,“王爷才回府,谁又招惹王爷生气了?”
很快身边的侍女出去打听,没多久回报,“王爷一回来就跟楚王殿下打起来了,楚王府的人被王爷打伤了,楚王不乐意跟王爷吵起来,王爷讥讽了几句,就被皇上喊进宫里,想来是楚王殿下跟皇上告了状。”
杨氏很生气,“楚王也是陛下亲子,在外历经磨难,正是陛下心疼的时候,殿下千不该万不该这个时候去找楚王麻烦。”
“去年并州那件事,陛下气就一直没消,殿下何必去招惹。”
杨氏气苦,可也知道自己说了不算,丈夫根本不会听。
听到外面姬妾痛苦地叫声,杨氏身子跟着一抖,她咬着唇,“去,明日去给贵妃娘娘请安。”
齐王一回京就跟楚王闹起来这事很快传开,东宫和秦王府也收到了消息。
东宫太子妃收到太子来信,当即命人备重礼送去楚王府。
大着肚子的秦王妃长孙氏听到消息,并没放在心上,有陛下在,总不会看着两个儿子闹出人命,她摸了摸肚子道:“也不知王爷能否在孩子出生时赶回来。”
她想到太医为她诊脉时的暗示,心情很沉重,太医说她连续三胎怀得太近,生得太频繁,不仅孩子健康受到影响,就连她寿命都受到影响。
长孙氏露出苦笑,王爷长年在外,每次回来停留时间不多,后院还有其他女人,进她房里次数并不多,可很巧合就怀上了。
怀上了总不能打掉,身为皇家儿媳,她不重要,肚子里的龙孙远比她要重要。
长孙氏也很恐惧自己一胎接着一胎地生,女人生孩子半只脚踏进阎王殿,她怕哪一次撑不住就走了。
依照丈夫现在的身份,肯定是要续娶,到时候她几个年幼的孩子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