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院士云集,半导体巨头(3/4)
黄昆老人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半导体技术的奠基人,是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秦国刚院士长期从事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物理研究。
王守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器件物理学家。
王圩院士是我国半导体激光器的开拓者,在半导体光电子领域辛勤耕耘、造诣颇深,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这样的配置,简直强无敌!
赵烨不禁对无疆微电子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此时,赵烨便提出以“投资”的方式扶持其他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投资成功,便可以分享其中的利润,而且也能增加自身在半导体领域的影响力。
会议结束后,赵烨开始赶忙设计芯片,芯片的生产由这些大佬来负责,但芯片的设计却是赵烨的强项。
赵烨把公司的CPU设计团队也并入到了无疆微电子公司,团队人员通通搬到了上海光学机械厂。
在赵烨的带领下,CPU设计团队正在全力开发一款基于精简指令集(RISC)的微处理器。
有道是“先易后难”,先设计8位处理器,然后是16位、32位。
从3月1号开始,赵烨几乎住在厂里,每天加班加点的设计CPU,晚上也是挑灯夜战。而且,每隔几天,赵烨还会给团队成员们讲课,提高他们的技术,理解自己的设计理念。
平时还会跟黄昆、王圩等一众院士,讨论光刻机的未来发展趋势,所应用到的技术,虽然赵烨对这一块的具体技术不甚了解,但至少知道方向,这会大大减少无疆微电子公司的试错成本,节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加快新式光刻机的开发速度。
如今,黄昆等一众大佬最喜欢跟赵烨聊天了,就因为总能从他嘴里听到一些奇思妙想,让人豁然开朗。
该说不说,赵烨的日子忙碌而又充实,比996还让人“羡慕”,但今年美国准备签署“广场协议”的大事件,自然而然成为了赵烨接下来需要特外关注的重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