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穿成亡国公主后 > 47. 第四十七章 女人当官的世道

47. 第四十七章 女人当官的世道(2/2)

目录

“到了明年,三成赋税不变,上交给衙门后,太守府会抽一成赋税用于供养兵丁守郡内老百姓安稳,剩下的两成则用于养县里的衙门开支。

“以后各县衙门不再有兵丁,只有差役。

“仙德境内的两口盐井太守府会派人接管,无需衙门插手。

“至于取缔徭役,我要求县内做到村村通,村与城之间能让牛车通行,县与县之间的官道能让马车通行,方便运送粮草,只要各县能完成这些任务,便彻底取缔徭役。”

方县令似有不解,“我们县内的村子,目前进城的路都修得挺好,何至于要扩宽到牛车通行?”

梁萤笑道:“要致富,先修路,一来方便当地村民出行,二来以后说不定还会种些其他的作物。倘若不把路修好,东西进不来也出不去,还怎么图谋发展致富?”

经她这般解说,方县令道:“下官受教了。”

梁萤:“待农闲的时候方县令就得动员村民们把各村的路扩宽出来,谁家的地被路占了,就从活田里补贴,这样大家都没有纷争。”

方县令点头。

梁萤继续道:“路修得越快,减免徭役的公文就下放得越快。”

方县令连声应好。

接下来他们就县内的治理难题议论一番。

赵雉从头到尾都没有吭过声,只坐在太师椅上看她给方县令出主意,侃侃而谈。

那狐狸精明得不得了,如果想要衙门富裕,除了老百姓上交的公粮外,还可以在商税上打主意,只有鼓励地方经济发展了,衙门才有税收,有了税收,他们手里的月俸才高。

所以重农抑商那套是行不通的。

农业重要,商贸往来同等重要。

农业是口粮支撑,商业则是生活质量提升的支撑,唯有二者相互结合,大家的日子才会越过越富有。

对于她的理念,方县令的思路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一旁的陈安竖起耳朵倾听,他活了这么久,还是头回听说商人的地位跟农民同等重要,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陈安心中很是不屑。

不过也不能否认她用商税养衙门的思路,毕竟那贾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之后他们陆续走访了两个县,都跟仙德的反馈差不多。

土地下放是安抚百姓的良药,安县平阴就是最成功的例子,它毕竟在现代社会经过了实践的。

在回太守府的途中,梁萤同赵雉说起粮仓的问题。

安县易守难攻,最适宜囤积物资了,除了粮食外,还有盐,这些都是日常所需。

赵雉点头表示认可,说道:“其他县无需驻兵,安县可派两百兵镇守,以后可多修几个粮仓,用于屯粮。”

梁萤:“待李疑他们回来,看还有没有其他县适宜屯粮,但凡适宜的,就派兵镇守,直接由太守府管辖,不受地方衙门干涉。”

赵雉:“极好,倘若以后没能守住太守府,至少还有退路可容身。”

梁萤摸下巴,“待局势安稳后,麾下的兵丁得好生操练才行,跟咱们安县的兵比起来差得远。”

赵雉:“这倒不假。”

梁萤:“还有你前阵子去抢私盐贩子的那些财物什么时候能运送回来,今年没有赋税上交,底下的衙门估计也难维持,总不能让他们白干。”

她说话的语气就像刚分家出来的小夫妻为着口粮发愁的样子,赵雉安抚道:“待下头的县里平定得差不多后,就去弄回来。”

两人坐在马车里,就一些鸡零狗碎唠了许久。

而外头的程大彪则跟陈安吹得天花乱坠,说起他们刚到安县打豪绅分土地的那一仗,那套路简直跟平阴一模一样!

陈安郁闷不已,似乎这才意识到自己被梁萤给套路了。

当时他还暗自得意有手段快速解决杨都邮的烦恼回去过年,结果全他妈都是套路。

想到自己曾经的沾沾自喜,陈安的心里头五味杂陈。

那种感觉就跟被卖了还帮人数钱一样,蠢萌蠢萌的,尴尬得脚趾抠地。

回到太守府后,梁萤一刻都坐不住,因为他们太穷了,比在安县还穷!

现在手里养了三千兵,底下的各县又受了灾害免除赋税,地方衙门难以维持,势必需要太守府扶持,开支委实艰难。

光靠地里那点公粮肯定是没法养家糊口的,以前安县地方小,不足以她发挥,如今一下子搞到二十三个县,梁萤摩拳擦掌从最普遍的桑蚕上下手。

陈安跟她说永庆城里有两家较大的纺织作坊,梁萤当即去看情形。

那两家作坊一家专门做绵麻生布,一家专门做坯绸。

所谓坯绸,就是生织,所用蚕丝未经炼染,织出来的坯绸是蚕丝本色。

之前安县周家下乡收蚕茧做生丝就是供应到这家作坊来的,只不过令梁萤意外的是这里的掌柜是个女人,姓孙。

据说她家男人常年卧病在床,这个作坊主要是她在打理,请了二十多位妇人做纺织加工。

梁萤他们过来时孙氏并不在作坊,仆人去商铺告知,孙氏被吓了好大一跳,惴惴不安问:“那帮土匪来我家作坊做什么?”

仆人也有些担忧,“小奴不知,不过来的人不多,只有几位。”

孙氏皱眉道:“有没有带官兵?”

仆人摇头,“没有,只有几个郎君和一位女郎,只说是太守府的过来瞧瞧。”

孙氏心中直犯嘀咕,好端端的太守府的人来做什么?

待她过去时已经是半个时辰后了。

梁萤的耐心极好,同作坊里的妇人们唠了起来。

几个老爷们站在门口看她们那帮妇人打得火热,个个都露出无聊的表情。

赵雉双手抱胸,看她和谭三娘跟妇人们八卦,不明白她们有什么好唠的。

等了许久,那孙氏总算来了。

她莫约三十多岁的年纪,生得颇为富态,穿着讲究的绸缎衣袍。

织妇跟梁萤说道:“那就是我们的掌柜。”

梁萤过去跟孙氏打招呼。

孙氏同她行福身礼,梁萤回礼。

孙氏颇觉好奇,不动声色打量眼前的女郎,只觉得委实秀美。

因着对方是女郎,看起来也挺面善,她稍稍觉得放心了些,引着一行人去待客的前厅,壮大胆子问道:“不知诸位来沈家作坊所为何事?”

梁萤答道:“安县的周家,孙娘子可知道?”

孙氏愣了愣,点头道:“你说的是做生丝的那个周家?”

梁萤:“对,就是他们家,听说他家的生丝是供应到你这里的?”

孙氏有些不明所以,做了个请坐的手势,不解道:“这有何不妥吗?”

梁萤摆手,“没有,我就想问问你们两家合作得可还顺遂?”

孙氏应道:“周家的生丝大多数都是我们这里在收,其他的也有两家送来。”

梁萤轻轻的“哦”了一声,问起他们作出来的坯绸往哪里销。

孙氏说郡内的染坊会供应一些,隔壁郡也会送过去,主要是往周边行销。

梁萤同她说起周家跟安县村民合作收蚕茧一事。

孙氏颇觉诧异,赞道:“此举甚好,他家能按时按量送生丝过来,我们也不用愁短缺原料耽误工期。”

梁萤点头,又问:“除了你家要生丝外,郡里还有其他家要吗?”

孙氏道:“秦家也要,不过他家是做熟织的。”

二人就生丝一番详谈。

梁萤从孙氏这里要到另外两家做生丝买卖的商贾,一家在文龙,一家在泰安。

从作坊回去后,路上陈安忍不住问道:“王小娘子去那作坊问生丝作甚?”

梁萤耐心解答道:“生丝的来源是蚕茧,倘若让底下的村民们多种桑养蚕,再由做生丝买卖的商贾定期收购,行销到孙家,那村民们有了稳定的销路,是不是愿意多养蚕赚取一份生活补贴?”

陈安点头。

梁萤继续道:“倘若蚕农一年能卖超过五石蚕茧,则上交三尺布帛商税给衙门。他们卖得越多,交的税就越多,衙门能得利,蚕农卖蚕也能得利,是不是双方都高兴?”

陈安瞥了她一眼,没有吭声。

梁萤:“商贾贩卖生丝得缴纳商税,他们自己能得利,对衙门来说又是一笔收益。

“孙娘子的作坊行销到别处,也会上交商税给衙门,若是把一连串结合起来,各地的衙门是不是都可以从他们身上收取商税了?”

陈安:“……”

她这金算盘打得啪啦作响,大老远都听到了!

一旁的赵雉对她搞钱的手法早就见怪不怪。

这不,为了把郡内的蚕农经济搞活起来,给当地衙门和农民创收,梁萤认真地做了一个生丝商贾和蚕农协作的计划方案。

只是目前李疑他们全都外派了,没有人可以堪用。

陈安给她推荐了一个叫葛洪的人,这人以前是功曹许魏手下的官吏,可以试试看。

梁萤打听了一下此人的口碑,虽然是个老古板,做事倒是兢兢业业。

她不做多想,当即把葛洪从牢里提了出来,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头儿。

那老头儿脾气不太好,是个硬茬儿,对这帮土匪特有成见,认为他们一群乌合之众,用强盗手段把太守府强占,待朝廷派兵来,谁都跑不了。

梁萤被老迂腐气笑了,背着手围着他转了两圈,轻蔑道:“你这老儿不知好歹,一个阶下囚还死鸭子嘴硬,今日把你提出来,让你去办差,也是看得上你。”

葛老儿怒目圆瞪,“我呸!一群强盗,无视朝廷律法,用卑鄙手段夺得太守府占山为王,底下的老百姓岂能容你们放肆?!”

听到这话,梁萤笑了起来,指了指他道:“合着你们太守府那帮人还有把老百姓当人看呐?”

葛老儿恨声道:“你一黄毛丫头,懂什个屁的治内!”

提到这茬儿,梁萤冷声道:“什么叫治内?

“去年你们太守府来安县收取了一万贯赋税,一万贯呐,那安县统共才只有一千八百九十二户,太守府就收取了这么多赋税,这就叫你口中的治内吗?”

葛老儿愣住。

梁萤咄咄逼人道:“你们这帮贪官污吏可有把老百姓当人看过?

“今年天灾,郡内□□四起,还不是被太守府逼出来的。

“现在让我们这帮土匪去替太守府擦屎屁股,为着底下的老百姓,土匪比朝廷还操心,你说这好不好笑?”

葛老儿吹胡子瞪眼,“你休要诓我!”又道,“一群草莽野夫,只知打打杀杀,哪晓得治内安稳?”

梁萤翻小白眼儿,不想跟他废口舌,只道:“别说这么多废话,让你下去办差,就老老实实去办差,倘若没能办好,我灭你全家老小,连你家的蟑螂都不放过。”

葛老儿被“灭全家”唬住了,只觉得血气上涌,指着她,竟被活活气晕了过去。

梁萤:“……”

气性还真大!

当葛老儿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家中。

他的夫人王氏见她清醒,欢喜道:“老头子你可算醒了!”

葛老儿闭目复又睁开,不一会儿他的几个子女皆围拢上前,个个脸上喜笑颜开唤他爹。

葛大郎同自家老父亲说起太守府下达的命令,只要葛家能把交代下来的差事办得漂亮,就能免除牢狱之灾。

葛老儿气愤不已,骂骂咧咧道:“那帮土匪不干人事,待朝廷的兵来……”

王氏打断道:“你这犟老头儿,在朝廷的兵下来之前,我们得寻活路走啊!”

葛老儿:“……”

葛大郎也道:“阿娘说得是,在朝廷派兵来平叛之前,咱们葛家断不能出岔子。

“如今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爹不为着自己,也总得考虑底下的儿孙们,倘若你硬要跟那帮土匪较劲儿,只怕吃亏的还是自己。”

葛老儿没有吭声。

葛二郎跟着劝道:“爹便服一回软罢,太守府说了,只要你把手里的差事办得漂亮,我们全家都能免除祸患,倘若办砸了,或闹出事来,家里全部人都会被砍头。”

王氏接茬,“外头的官兵日日盯着咱们家,也不知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葛老儿:“……”

这老头虽然迂腐较真儿,却架不住断子绝孙的威胁。他们葛家一窝老小得有十一口人呢,倘若他出了岔子,连家中的蟑螂都得遭殃。

这代价委实沉重,他承受不起。

最终迫于局势,葛老儿受了命,下放到各县搞蚕农经济去了。

梁萤把计划方案提供给他的,只需要依葫芦画瓢。

鼓励地方衙门开荒种桑养蚕,牵头生丝商贾跟蚕农签订合作契约,制定税收规则等等,要把一条龙服务搞起来,带动农民创收,给衙门创造商税利益,盘活小农经济。

一箭双雕。

这项政策看起来是惠民的。

起初葛老儿很是不屑,心想一帮草莽能有什么治内的本事?

不曾想前往文岩县时,被当地老百姓啪啪打脸。

此地刚由张议做过土地下放,他前脚一走,葛老儿后脚就来了。

见到县城里的老百姓个个喜笑颜开,跟捡了钱似的,他心中大惑不解,遂差人逮住一人问了一嘴。

那中年男子喜滋滋同他说他家分了二十多亩田地,再也不需要被逼到城里做小贩讨生活了。

葛老儿心想这有什么稀奇的?

中年男子唾沫星子横飞,高兴道:“今年真是走了狗屎运,不但稀里糊涂分到了田地能重回乡下,听说待把村里的路修好后,还会取缔徭役,以后只交三成公粮,还不用付其他的租子,太阳简直打西边出来了!”

葛老儿心中听得迷糊。

那男子热情跟他分享当地的惠民政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葛老儿内心大受震撼,还是死鸭子嘴硬道:“那帮人可是土匪,他们把太守府的人全杀了,这是造反。”

中年男人不屑道:“太守府那帮贪官污吏就该杀!”又道,“我可不管他们是什么来路,只要能让老百姓吃饱饭的就是我们的活菩萨!”

葛老儿:“……”

刁民!刁民!

在去衙门的路上,沿途见个个老百姓都在热议什么土地下放,全然没有太守府被土匪强占后的惊慌,葛老儿的三观有些裂。

这世道真是奇怪,朝廷发生这么大的变故,那些老百姓居然还欢天喜地?

他们难道一点都不恐慌?一点都不关心他们被一群土匪接管,未来前程堪忧?

葛老儿还不甘心,暗搓搓差人去问太守府的事。

结果换来一顿劈头盖脸的唾骂,说那群贪官污吏早就该被灭了,早该让土匪来当官解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葛老儿的玻璃心顿时碎了一地。

无知刁民!刁民!

接连被打击,他几乎产生了幻觉。

于是他一口气跑了三个县,结果全都跟文岩的情形一样。

那些老百姓甚至告诉他,整个永庆郡二十三个县都要这么搞。

葛老儿的内心彻底崩溃。

那群土匪才来多少日啊,就让底下的老百姓跟疯魔似的对他们交口称赞,这简直有毒!

想起那日跟那黄毛丫头跳脚对骂,以后说不准还是他的顶头上司。

他一把年纪了,居然还要被一个ru臭未干的黄毛丫头管。

葛老儿的玻璃心再次碎了一地。

这狗日的世道太他妈魔幻了。

女人当官,土匪造反受万民拥戴。

葛老儿的三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