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第四十四章 好家伙去搞太守府(2/3)
刘太守关门闭户,不愿再接纳流民,让他们另寻去处。
不仅江原,永庆这边也流落不少老百姓,全都被阻拦在外头,不让他们进来。
有些地方甚至发生了□□,聚众数千人闹事,到处都搞得人心惶惶。
听到这些,梁萤心里头也有些忐忑,皱眉问:“外头真闹成了这般?”
周五娘应道:“可不是,我还听他们说哪个堤坝半夜被冲毁了,下头的老百姓来不及转移,一夜间死了上千人,朝廷砍了不少官的脑袋。”
谭三娘道:“这可不得了!”
周五娘:“我们过来时都人心惶惶,费了好大的劲儿才进的永庆,眼下外头这般混乱,暂且不敢再迁过来了,保命要紧。”
人们七嘴八舌就外头过来看到的情形同他们说了一番,听得赵老太等人心惊胆战。
梁萤心下不禁担忧赵雉他们那帮人,虽然他们是群土匪,但现在情况特殊,各个关卡想来把控得也严,不知道能不能顺利回来。
李疑把村民们陆续安置。
现在蛮鸾山还留有许多村民未迁移,外头这么混乱,迁移一事也只能暂且搁置。
这回赵雉他们外出也是受到影响了的,抢的财物没法顺利运送回来,只能藏匿到别处,因着担忧县里的情形,一行人匆匆折返。
所幸他们有公家的路引文书,一路通行倒也顺畅。
待他们平安抵达安县时,已经是六月底了。
这个时候的稻谷已经一片金黄。
当时梁萤外出回来,听到院子里的声音,好奇过来看,只见赵雉穿了一身粗麻短打,正同赵老太说话。
算起来他外出归来也差不多三个月了。
梁萤很是欢喜,问道:“赵郎君一路回来可还顺遂?”
赵雉应道:“顺遂。”
梁萤问起外头的情形,他正是担忧永庆郡内出岔子,这才仓促赶回来的。
自家崽好不容易回来了一趟,赵老太张罗着做好吃的。
梁萤还惦记着发大财,赵雉把她叫到厢房,他坐到凳子上,朝她招手,“过来。”
梁萤屁颠屁颠走上前。
那家伙随手拉开抽屉,从中取出一只木盒给她。
梁萤好奇接过,他自然而然揽过她的腰身,让她坐到腿上。
手里的木盒做工粗糙,也不重。
梁萤想起上回他送的地契礼物,不禁有些嫌弃,斜睨他道:“这里头装的是何物?”
赵雉:“你打开瞧瞧。”
梁萤依言打开木盒,里头还有一个小盒子。
她取出那小盒子,好奇打开它,只见里头用绸缎包裹着一只珍珠,竟有鸽子蛋那么大。
这玩意儿委实把她给唬住了。
赵雉问道:“给你抢的南海珍珠,可喜欢?”
梁萤用奇怪的表情看他,“给我的?”
赵雉点头,“给你发大财。”
梁萤被逗笑了,嗔怪地推了他一把。
手里的珍珠体型硕大,颜色洁白莹亮,光滑得没有丝毫瑕疵。
这样的品相确实能发大财。
她又忍不住问了一嘴,“真是给我的?”
赵雉:“给你的。”
梁萤欢喜地掐他的脸儿,可算有长进了!
哪个女孩子不喜欢发大财呢?
“这颗珠能换来多少铜子儿啊?”
赵雉笑道:“想来京城的一座宅子应不成问题。”
梁萤撇嘴,“谁爱去京城呀,我不喜欢。”
赵雉:“你家以前是京官,不稀罕倒也是,不过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若能得安稳,哪个不向往繁华呢?”
梁萤看着他道:“宫里头够繁华吧,却是金笼。”
赵雉严肃道:“话可不能这么说,对于大多数女郎来说,哪怕是家中的四方宅院,一样是牢笼。”
梁萤“啧”了一声,“这么说来,我倒是幸运了,跟你们这帮土匪一起反倒有了自由不是?”
赵雉摇头,“这代价太过沉重,比起让你无父无母,我倒宁愿你有枝可依,哪怕是那四方宅院呢,也总比流落在外安稳。”
听到这话,梁萤不由得愣了愣。
她诧异地盯着他看了好半晌,才道:“赵雉,我到今天才发现,你这人有点意思。”
赵雉“哼”了一声,打趣道:“我在外养家糊口,可有把你哄得高兴?”
梁萤笑眯眯道:“高兴,我就盼着天天发大财!”
赵雉撇嘴。
瞧她那点子出息,一颗破珠子就打发了。
此次外出从私盐贩子手里劫来的财物足够交太守府赋税了,赵雉觉得靠这法子养兵倒是挺不错,比正儿八经挣钱容易多了,还没那么操心。
秋收的时候老百姓还没交公粮,太守府的人就下来收赋税,想着先把上头喂饱再说,可把众人气得够呛。
平阴的胡县令一个劲哭穷,全然没有去年的好脾气,把薛税使骂了个狗血淋头,说前阵子才遭遇洪涝,连公粮都交不出来,哪来的税给太守府上交?
薛税使接连碰钉子,气恼不已,却拿他不得法,只得来安县。
结果安县同样骂骂咧咧,说今年受了洪涝,地里的粮食产量低,自己都不够吃,最后只咬牙给了五千贯把他打发走了。
薛税使心中恼火,却也没得办法。
郡内二十三个县,几乎都受洪涝影响,可是上头的任务下达给他,总得去完成,哪怕碰了满头包,也得挨县去收。
收到松县时,胡宣彻底炸毛。
那个平时斯斯文文的年轻人再也忍不住炸裂了,指着他的鼻子跳脚叫骂道:“你这挨千刀的狗官!
“松县春日里发生□□,安县派兵来平乱我胡宣代职安内,这他娘的才多久,又遇到水涝,你哪来的脸来收赋税?!
“我胡宣代职的这些月连月俸都没找你太守府讨要,你反倒来找我问赋税,我倒要问问了,这么多月了上头为何还不派人下来接替,把我耽搁在这里白干活?!”
提到这茬,薛税使尴尬道:“原本是来了的,结果在半道上遇到□□,被闹事的老百姓给误杀了。太守府也没得法,只能请奏再派人下来……”
胡宣气愤打断道:“这与我何干?!”又叫嚷道,“这窝囊活儿老子不干了!叫你们的王太守自个儿下来管,要收赋税让他自个儿来收,老子这就回平阴,你们爱咋咋地!”
他还是有点臭脾气的,当即撂挑子带着自家媳妇儿跑路了,哪管你松县的死活。
薛税使被气得够呛。
倘若没人安内,只怕又得生出乱子,遂又连忙到半路把两口子给拦回来了,说会上报到太守府把缘由讲清楚,今年松县就不上赋税了。
最终经过好一番劝说,胡宣才被哄了回来。
薛税使当他是炸雷招惹不得,只得又灰溜溜地走了。
今年的收税工作委实难做,去一个县就挨一顿臭骂。
这不,他运气不好,收到仙德时,县内因为水涝交公粮的事又像上春松县那般发起□□,上千人聚众打砸闹事,他差点没能活着出来。
薛税使气得不行,觉得自己没法继续干这差事了。
太守府那帮人个个贪得无厌,只顾着自己的腰包,苛扣粮饷不说,还非得让他这个税使按往年的赋税收,这不是要逼死人吗?
薛税使下来转了一圈,结果就只收到安县的那点,回去交差自然被臭骂一顿,让他过阵子再下去收。
不过这阵子当真是多事之秋。
仙德那边发生民众□□,因着有两口盐井的缘故,太守府连夜发兵过去平乱。
结果刚把仙德的乱子镇压下来没多久,接着中泉那边也因上交公粮闹事。
郡外诸多地方因灾情爆发出多起农民起义,郡内也纷争不断。
京中的朝廷忙得不行,一会儿要派兵镇压,一会儿要救济地方百姓,一会儿要杀贪官,东一捶西一棒,自顾不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