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李国栋在书院干了啥(3/4)
活儿干完后,沈双双又赶着小灰去了上阳镇拉砖头。
今天再跑两趟,加明天三趟,她差不多就能把材料备齐了。
晚上,李家大房。
李大山把儿女叫进了房里说事。
今儿中午,儿子找到他,跟他说了李国栋和他带回来那丫鬟的事。
还说他继续顺着他奶不分家,就是拿大房的未来dǔ • bó,而且一定会输。
他听完,整个人又惊又怕。
下午就找理由,说要去婆娘娘家把人接回来。
尽管他娘不同意,二房跟三房还劝说,他还是带着儿子走了。
出村后,就偷溜着去了镇上打听情况。
结果,情况竟真跟儿子说的大致不差。
秀才的待遇的确没他们想的那么好,而且很难考。
举人更是难上加难。
那么大的上阳镇,十来年来,貌似也才出了几个举人而已。
更让人气愤的是,书院里的开销,就普通人家而言,一个月根本用不了二两五钱银子。甚至连二两都用不到。
因为南山书肆那边,给部分学子提供了抄书赚钱的活儿,部分农家出身的学子,靠抄书就能抵了不少生活费。
像是他们打听的那个学子,人一个月的生活费才五钱银子,其余的全是抄书自己补贴的。
据那学子所言,就算不去抄书,书院一月的开销稍稍节约点,一个月也花不了一两五钱银子。
而李国栋,要的可是二两五钱银子啊!比其他农家出身的学子足足多了至少一两!
就这样,李国栋还经常在家里哭穷,问他娘索要更多银钱。
李大山想到这些,只觉心里发凉,以及头皮发麻。
他那侄儿,跟他想的竟完全不同。
更让他难过的是,儿子后来问了他一句:爹,您说大哥要每个月只花五钱银子,那多出来的那二两银子,有没可能让我跟三弟也进书院?
当时他脑门就轰鸣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