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指望 不会有事的(2/2)
孩子们搬去了行宫,可几个阿哥还是会定期回宫给各自的额娘请安。
大阿哥也是如此。
他自幼养在太后身边,本来与巴氏没有那么亲近的,但是一场天花,皇后做主安排了巴氏贴身照顾他,就拉近了母子俩之间的距离。
如今倒是三位阿哥里面母子关系最好的。
一阿哥与董鄂氏之间一如往昔,不远不近的。
三阿哥因为懂事后被佟贵人送到太后身边教养,和佟贵人闹了别扭。这母子关系就大不如前了,似乎至今还没有很好。
巴氏还是很心疼儿子的:“瞧你,这日头还没落下呢,你怎么就过来了?这一头汗的,快坐下好好歇歇。就在额娘这里用了晚膳再回去吧。”
巴氏取来大阿哥最爱的奶茶,大阿哥正渴着,笑着接下了:“今日课放的早些,又不必去汗阿玛跟前检查课业,我就过来给额娘请安了。”
巴氏这里是贵人的份例。
皇后不仅着内衙门定了嫔妃的品级,连一应份例供奉都是制定好了的,比原先的等级供奉是精细了许多的。
要说贵人的份例,那巴氏这里的许多东西就用不成了。
几个有孩子的贵人,甚至包括杨嫔在内,所用的东西膳食都是比一般的嫔和贵人都要好些的。归根结底,还是因着她们有子嗣的缘故。
孩子们在太后处养着,宫中因为这个,也因为孩子们得皇后疼爱,对她们就格外的宽容贴补一些,因此巴氏这里,就有许多她用不上,但是瞧在大阿哥面上才会送过来的东西。
大阿哥一答应要在这里用晚膳,立时就有人去传话,将大阿哥的份例送过来,叫御膳房单独做了,再叫送过来。
巴氏已经习惯了因为儿子的这一份特殊。
大阿哥偶尔会说起园中的事情,与几位公主一起上课,巴氏向来都是含笑听着的,今儿听见大阿哥满怀喜爱的说起与五公主相处的情形,还十分亲昵的唤她岁岁。
巴氏心中一动,就笑道:“咱们住在宫里,倒是不像你们似的,能常去给皇后娘娘请安。这一别许多时日,也就是五公主满月宴上瞧过一会儿,见皇后娘娘与五公主都很好。”
“听你这样说,五公主倒是确实聪慧。只是额娘听说,娘娘与皇上有意一同种痘,你时刻在行宫中,知道的事情比额娘多些,又总是往外头去,你与额娘说说,这种痘的法子,真的不会出错么?”
大阿哥额上的汗止住了,又更了衣,原本含着笑脸的模样,听见巴氏的话,笑容便是一顿,再抬眸时,却还是笑着的。
他问巴氏:“额娘在担心什么?”
巴氏道:“没什么。这不是瞧见过你那凶险的模样,额娘担心皇后娘娘么。指望着你给额娘解惑呢。”
大阿哥如今在外行走的多,人六岁了,瞧着竟也成熟了许多,从前懵懂的目光如今退去了,清亮的目光望着人的模样,竟恍惚让巴氏以为见到了皇后娘娘。
“额娘还是常与石贵人一道说话么?”
大阿哥微微笑道,“额娘闲时,可以多认认字的。多看看书,对额娘是有好处的。这宫里,头一个学问最多的,便是皇后娘娘。太后与皇上就更不必说了。石贵人是千挑万选进宫的,她读的书可比宫里的嫔妃多多了。额娘别叫她骗了。”
大阿哥其实也送了好些书过来,但巴氏是真不爱看的。她就算是听见大阿哥说起外头什么世界什么各个国家气候海洋的事情,她也不感兴趣。
一入宫门深似海,她读那么多书,知道那些多事,又有什么用呢?
巴氏甚至阴暗地想,皇后娘娘读书多有才情,又有什么用呢?不还是只生了一个女儿么?不像她,早早在别人之前,就生了一个这么争气的儿子。
她不用读书,有个好儿子傍身就够了。
“好好好。额娘听你的。”巴氏还是会敷衍儿子的。
大阿哥如今的课程增加了许多,在汤若望那里,更是和多尔瑾她们学到了各国的事情,他甚至还是学习国外的语言了。
他被皇额娘带领着见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和姐姐们一起见到了大清之外的国家事物,他的眼界更开阔了,自然很难和深宫之中不思进取的额娘谈到一起去。
大阿哥甚至有些怀念,怀念在诗句房中,与皇额娘谈古论今忘却时间的那些时光。
大阿哥没有在宫中留宿,用了晚膳,就离开了永寿宫,出宫后回了行宫的住处。
太后皇后还有皇上都不在的紫禁城,实在是太乱了。也太过闹哄哄了。
大阿哥不耐烦见那么多的人。也不想应付那些人的试探询问。
想到甚至连自己的亲额娘都借着他的口打探皇后娘娘的事情,大阿哥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先前忙着课业,每日的事情排的满满当当的,见不了太多的人,也想不了太多的事情。可总有休息的时候,总有在外行走的事情。
只要闲下来,大阿哥就会发现,他如今的日子和从前的日子,是真的有些不同了。
得天花前,他这个大阿哥不是那么引人注目的。可这天花治愈后,除了太后汗阿玛还有皇额娘,很多人待他的态度都变了。
上天眷顾的人?侥幸脸上没留什么疤痕的大阿哥心想,他分明是被皇额娘眷顾的。
可这些人,却想利用这一点,还想利用他去做些什么勾当。
大阿哥只恨自己年纪小,除了读书做不了什么事情。他却也不想被这些人利用。只是他如今尚只六岁,哪怕再聪明,似乎也做不得什么。
外头人眼里的天选之人,皇上的长子牛钮,陷入了一种成长的迷茫和烦恼之中。他只能埋首读书,好像只有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之中,才能不被这些令人苦闷的外物所影响一样。
-
反对帝后一起种痘的朝臣们没了办法,苦劝皇上无果的情形下,只能寻到了太后这里。
他们痛陈利弊,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太后并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太医竟同意了。同意帝后一起种痘。
太后一番言语,令大臣们铩羽而归,此事便是他们再不情愿,也知道事情难改了。
把人都送走了,苏茉尔进来,就瞧见太后抬眸望着她,那一双眼睛经过了岁月时光的洗礼,却仿佛更加的聪慧睿智。
太后轻声道:“这一直是我的心病。入关之后,我什么都不怕。大清蒸蒸日上,迟早一统全国。便唯有这一点,令我十分担忧。孩子好好的生下来,遇上这个病人就没了。多叫人伤心呢。含含提出这样的办法,我便能放下许多的心了。”
先帝壮年早逝,虽不是死在这个病上的,却也令人惋惜。
福临就更年轻了。年轻到若是一旦沾染了这个病症,那也是致命的。
太后不能冒这个风险。尤其似布木巴那样的恶人暗地里还不知道有多少,她不知道该怎样保护福临了。既有了种痘之法,她自然是要叫他们试一试的。
如今的大清,禁不起任何的损失了。
还有福临,与含含日渐情深,他们两个也经不起任何一方的受损了。
太后对苏茉尔说:“你去将含含叫来,我有事情与她说。”
含璋来了,太后亲热的将人牵到身边来坐着:“好孩子,我和皇上虽将你护着,却也知道,你这孩子聪慧细腻,是能帮衬他的,也能解我的心事。”
“这一桩事,我支持你与福临放手去做。只是宫里宫外的议论太多,我怕是不能在行宫久住。宫里不能无人。你们在行宫隔离种痘,我便回宫去,替你们看着紫禁城,坐镇京城,也瞧瞧这天底下,有哪个是不安分的。”
太后要回宫,自然也要将孩子们带回去的。
“含含,你放心,我会好好护着岁岁的。只有我回去了,这宫里就安静了。”
含璋轻轻点头:“额娘的意思,我明白的。”
太后回去了,宫里的主心骨有了,那些个小人,也就不敢随意蹦跶了。
太后握着含璋的手:“含含,你与福临,要好好的回到我身边来。”
含璋道:“额娘放心,我们不会有事的。”
掌灯时分,内室里亮若白昼,太后手边的灯烛闪了灯花,太后轻轻叹了一声,倒是拿起手边的小绞子,把里头的灯芯剪了剪。
因含璋要来,屋里的冰鉴也抬到外头去了。
太后倒是不热,几个凉扇放在那里缓缓的转悠着,太后想起旧年旧事,一些旧话,心中却好似拢着百年不化的寒雪,只有在望向含璋的时候,心里才缓缓流淌出一点暖意。
“那还是早些年的时候。多尔衮还在,福临尚未亲政。那个时候的皇帝,就像是一只受伤了的小狮子,身心各处到处都仿佛在流血,伤口却迟迟不能愈合。他越凶,就越容易受伤。我央汤若望给他看一看。你知道汤若望与我说什么吗。”
太后眼中似有泪光微闪,“他与我说,福临太过凶戾,恐怕伤及自身,要是还这样不管不顾下去,恐怕是活不过三十岁的。”
那些年境况不好。太后心想,他们母子能活下来,着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