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7章:细节决定成败(1/4)
确定入股,敲定方向,随后又开始讨论各种具体的经营事项。
目前最紧要的一件事还是扩产。
前几天电话中有过沟通,郑春已经确定了一个目标,位于工业路西边桑河南岸的嵩林酒业。
这是一家年产能力可以达到2000吨的市属酒厂,与桑河酒业一样,都是主打低端。不过,因为近些年经营不善,嵩林酒业目前每月生产白酒还不到50吨,企业300多名职工很多时候都是直接发放白酒当做工资,自己搬回家,卖了补贴日用。
如果没有太大扭转,嵩林酒业倒闭也是迟早。
因此,市里也很希望郑春能接下嵩林酒业,算是甩掉又一个包袱,等企业活了,还能获得税收。
如果不是苏杭提醒要‘清楚明白’,郑春差点直接接管。
不过,因为双方都是有意,进度倒也不满,目前已经初步理清了嵩林酒业的基本状况,企业资产初步评估为500万元,银行贷款370万,拖欠职工工资80万元。
就是说,桑河酒业只需要出资50万,就能拿下这家酒厂,同时也需要背负相应的债务。
当然,事情不能这么简单而论。
郑春和陶丙立相熟,有化肥厂的案例在前,这边一方面还在继续深挖嵩林酒业会不会还有其他隐藏债务,一方面也在仔细评估嵩林酒业的生产设备状况。
毕竟之前的日常产能只有企业设计产能的四分之一,许多生产设备都闲置多时,可以想见,就算还能使用,也需要先行投入资金进行更新维护。
另外,关于贷款和拖欠,这边也不能是多少就背多少,能让市里剥离一些,当然最好。
还有企业原本的管理层。
郑春也希望市里能够接收,他可不希望留下一群大爷。
总之,还是不能急切。
拿下嵩林酒业之前,郑春的想法,对于不足的产能,暂时还是从其他酒厂买入基酒,哪怕折腾一些,成本难免提高,也总比错过了这一波开拓市场的机会要强。
还有下一步的营销。
这一点,郑春和苏杭很快讨论出了一个结果,等拿下嵩林酒业,产量有了一定的保证,就开始在省台进行广告投放,目标瞄准中原全省市场。
当然,堪称利器的‘送戏下乡’也不会停止。
两者一个是广泛撒网,一个是精准开拓,可谓相辅相成。
再就是,这些事情都需要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
资金。
苏杭入股的100万,肯定会投入到扩张和生产之中,这却不够,因此,郑春估算,接下来还要陆续再从银行贷款200万元。到时候,以并购嵩林酒业之后全新桑河酒业800万元的净资产计算,总债务将达到700万,负债率接近9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