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 > 53. 风光 这可真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53. 风光 这可真是祖坟上冒青烟了!(1/4)

目录

府城衙门公告栏。

衙役才刚刚张贴好公告,周围就好奇地围上来一圈人。

“好久没见这醒目的告示了,咱宁都又有啥大事了?”

“这上面说的啥,有人给念念吗?”

平日里,衙门张贴的告示,是只管张贴不管解释的。

但这次罕见地,告示牌旁边守着一身着官服的人未曾离去。

他见有人问,解释道起来,说咱们宁都府下的县城,有个叫永河村的村子,把麦子种出了亩产两石的收成!

还说,衙门要推广这种经验,让宁都府的地都有这个收成,“每个县都有一到两个名额,想要参加的,都赶紧去衙门登记。”

问话的人是府城附近一村子人,今日陪着村长来衙门办事,他在外面等着,凑热闹看公告,才好奇地问了一句。

“亩产两石?官爷,您没开玩笑吧!”汉子的声音都颤抖起来。

“咋个可能一亩产两石呢?那麦穗不得被压得抬不起头来?”

他种了几十年的地了,儿子孙子都有了,还从没见识过能亩产两石的麦子!

难不成,人家种的麦子和他想的不是一个麦子?

“怎么不可能,衙门白纸黑字都写出来了,自己看。”

那汉子大字不识几个,哪里看得懂衙门的公文?

慌里慌张地逆着人群往外挤,他要赶紧去和村长说这个事!

远远看到从衙门口走出来的村长,汉子扯着嗓子喊:“村长!不得了了!你快来看!”

“这世上竟还有能亩产两石的麦子!!!”

这一嗓子,石破天惊。

整一条巷子都能听见,即使不懂麦子产量的人,也都从这一吼声中感知到亩产两石是多了不起的事情。

周围路过的人,都好奇地围过来。

“这公告咋说?”

“你们看这句,说是要将这种方法,教给宁都的农户。”

“你们瞧,这个名字是不是有点耳熟?我好像在哪里听说过。”

人群围着公布的告示议论纷纷,很快就注意到顾璋的名字。

很快,就有人认了出来,他惊呼道:“这不是今年新出的小三元吗?”

被人这么一提醒,许多人的记忆回笼。

“是不是做神仙水的那个?”

“我记得!五百两一瓶呢,可把我给羡慕坏了,要是我该多好,每年夏天卖一两瓶,逍遥一整年!”

武港村的村长,也在那壮硕汉子奋力拉扯中,披荆斩棘挤到了公告前,看完了公告的内容,激动得手都颤抖起来。

他一拍大腿:“这读书人的脑子就是不一样,咱种了这么多年的地,竟没一个小娃娃好使!”

铁牛:“村长,真是真的?”

村长一把抓起他往外挤:“铁牛你赶紧开路,咱赶紧去衙门,每个县就这么两个村子,咱可不能被别的村子抢了去!”

自清早府城官府贴出告示后。

顿时成了全府城的新鲜事,不少人见面都不问“吃了没?”

开口就是:“听说了吗?居然有人能将麦种出两石的收成!”

府城衙门在西边。

还不到午时,最东边的官学,就得了消息,知道了这一则让人瞠目结舌的公告。

除了整日在地里耕作的农户,如今恐怕也就是这群学子最为震撼。

顾璋一大清早,按照往日的习惯,提前大约一刻钟进入书院。

按照常理来说,即使有人发挥失误,写了不被看好的文章,也顶多是夫子,还有相熟的同窗知道。

但经过项门在放榜时那一闹,现在几乎整个学院,对顾璋的文章,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不仅是今年刚入丁组的新生。

连前面已经要下场的甲组学子,还有隔壁已经中了举人,正在备考进士的学子,都有所耳闻。

毕竟,顾璋可是敢挑战《农之纪要》权威的勇士。

即使不认得脸也没关系,“就那个看起来最小的那个就是,你遇到了就能一眼认出来。”

顾璋踩着散落的金灿灿的叶片往学院里走,远远就能听到带着陡然升高音调的惊呼声。

可当他一走近,声音就越来越小,最后变得鸦雀无声。

依稀能听到“看!”“嘘——”“看那边。”“就是他!”

顾璋:“……”

前些日子感觉自己像是猴子,这会儿好像直接变成国宝了。

顾璋佯装镇定,面不改色穿过这条道,走到他们班的教舍门口。

这才听到了那些突然小下去的声音,到底是在讨论什么?

“那日后咱们背的《农之纪要》还能再用吗?”

“从前朝传下来的,几百年都没事,应该还能再用的?”

顾璋嘴角稍稍向上扬。

原来背书的时候,他最讨厌那些全文背诵,没想到如今有一天,他也能成为影响教科书,被学子嘀咕的人。

感觉居然还不赖,怪有意思的。

若他再努把力,指不定《农之纪要》这本书,就要年年更新了。

日后会不会有小师弟,对着好多版本的农业书愁得头秃,然后在心里悄悄吐槽,偏偏还要苦着脸继续背。

想到这个,顾璋突然觉得心里乐得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