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县试 等等,你说他才十岁?(3/3)
几乎同时,听到前后左右传来的惊呼声。
“哪来的风?”
“我的答卷!”
还有远处考棚传来痛哭声,想来是答卷出了不小的问题,这场县试没希望了。
大约五六个声音来源,很快被衙役镇压。
也许大多还在素纸上写草稿,即使有些损毁也无伤大雅,最后只有两处动静闹得有点久。
众人都警惕起来,手摁着答卷和素纸,或者拿东西压着。
但那阵邪乎的风像是开了个头,没一会儿,风便呼啦啦地刮起来,一道比一道冷。
明明刚刚还像是春日,不到一个时辰竟然冷得像是冬天,让人想要穿上厚实的冬衣。
尤其是只穿了几层单衣的考生,简直像是掉进了冰窟窿。
不少人吃起饭食来,想着吃过东西,身子会暖和点。
顾璋都感觉有些冷。
他也赶紧吃了两口,原地活动了一下,让身体稍微热起来一点,就抓紧时间继续写。
他都不用看天气预报了,单看这个天,就知道下午肯定要下雨。
下了雨,就更冷了。
顾璋稳住心神,稳扎稳打地继续答题。
写完前两道题之后,又按照规定的韵脚,作了一首五言诗。
稍作修改,检查无误,他就开始在答卷上誊写起来。
顾璋习武身体本就比常人热些,手上还有一层薄薄的肌肉线条,即使有些冷,也落笔稳健。
他誊写到一半时,考场中又传来一阵骚动。
“怎么突然下雨了?!”
“考棚怎么会漏雨?我的答卷被洇湿了!”有考生惊慌失措地哭嚎,甚至试图找衙役换一张新的。
此刻,县试考场外,等候的考生家人也都焦急成一片。
他们身上有的裹着冬日的夹袄,有的披着披风,像是匆忙从家里取来的。
不少人手里还拿着厚实的衣服,焦急地看向院内。
“早不冷,晚不冷,怎么偏偏这个时候冷!”
“又刮风又下雨的,我儿那三件单薄的衣裳怎么扛得住?”
衙役在考棚内紧急发了油纸遮雨。
顾璋等纸上墨迹干了,又等了一会儿,雨停了之后,就将答卷交了上去。
他答得快,这会儿许多人都还没答完,他就在门口等待,要凑够五十人才能放行。
不过这块倒是比考棚暖和多了,还能活动身体。
等了有小半个时辰,才陆续有人出来。
有零星几个,发丝额角都还带着点湿痕,但也不显狼狈,面色坦然自若,显然也如顾璋一样胸有成竹。
他们看了顾璋一眼。
见他年纪小,还以为是提前放弃了,也没在意,只是都有些羡慕顾璋身上的衣服,忍不住谈起了今日的天气。
“方才真是冻死我了,若不是平日习字下足了功夫,今日提笔悬腕恐怕要发抖。”
“文兄发丝怎么湿了?可是考棚漏雨?”
“无碍,只打湿了点素纸。”
霍问青很快也出来,一出来就朝顾璋使了个感激不已的眼色。
集齐了五十人,便开了大门。
他们一出去,门口等待的人便呼啦啦地围上来,面色焦急,不断向内张望。
“我儿呢?”
“快,披件斗篷,咱快回家洗个热水澡。”
“考得怎么样?有没有被影响,你夫子可说你稳中的!”
顾璋才从人群中走出来,就遇到霍父朝他走来。
他带着霍问青,满脸感激道:“真是多亏你提醒。无论问青此次是否考中,以后永河村的药材,我们霍家都全收下,保证价格公道。”
闻言,围上来的顾方正顿时满脸笑容。
他俩笑着寒暄时,顾璋被迫喝了一碗姜味极浓的姜汤。
又等了两拨,虎头也出来。
***
这次县试坎坷又充满惊险。
参加的人又多,往年都没有参考的价值,大部分人的心都悬了起来。
偏偏这时候,京城传来消息——宁都府征调兵卒,前往边关抗击突厥,一户一男丁。
消息比政令先一步到达,说得并不清楚,却让等待放榜的日子,显得格外漫长起来。
不少人家筹划起卖田卖地、开始四处奔走,找亲戚借钱。
参加了科举的人家,也都耐不住性子,焦躁无比地在家问考生:“考得怎么样?”“你倒是给我个准话!”
县衙。
一群人正在评县试答卷。
有老者看着答卷上的水渍和晕开的墨,犹豫道:“这种该如何评判?”
一群人你瞧瞧我,我瞧瞧你,面对征兵的皇令,都有些不忍心按照惯例将话说出口。
他们最后商议,“不如咱们先照常批?等最后交由吴县令定夺?毕竟考棚漏雨,也非考生所愿。”
“如此甚好。”
两日后。
除去大片空白的,没写完的,污损太过严重的,所有完整作答的答卷,都被评阅完毕。
吴县令身着官袍,走进了这间屋子。
众人连忙起身行礼。
“免礼。”
一老者作为评卷官代表站出来,拱手恭敬道:“县试答卷我等皆已评完,只等您下令除去糊名,定下案首。”
吴县令走到书桌前,随手翻阅答卷,查看情况。
还没翻几张,就看到了被雨水污过的答卷,几滴雨水的痕迹将墨汁晕染开,形成了一小团明显的痕迹。
他眉心紧皱,厉色道:“这种污卷如何能放在里面?”
“可考棚漏雨实非考生所愿,而且,如今征兵令恐怕马上要到咱们宁都了……”老者上前求情。
吴县令闻言,反而面色不愉,答卷依法留存下来,日后岂不是都是他举办县试有疏忽的证据?
他冷眼压眉,肃声道:“有污的都抽出来,卷面不整岂可考中,入我县档?皇上要调兵卒前去边关抗敌,你们难道觉得不妥?”
“万万不敢!”
侍候这些评卷者的书童纷纷上前,将一份份有雨水污渍的答卷抽出。
吴县令又看向评卷官呈上来的前三份。
“这是吾等觉得可作为案首的三份答卷。”
“尤其是最上面那份,字迹骨力道健、笔力洒脱,堪为佳品,文章也做得精妙,深入浅出,言之有物。看得出此学子定积累厚重,见识不俗。”
他顿了顿:“唯有诗词差了点,显得有几分匠气。后面两份的话……”
吴县令也觉得这字迹一看就舒心。
他简单翻看过后两份,有了第一份做对比,瞬间觉得内容思想都不大气广阔,有所局限。
他道:“就第一份吧,拆开看看,咱们县的案首是哪位学子?”
童生试,若是个垂垂老矣的老者,即使文采斐然,放在案首也实为不妥。
倒让人觉得他们县中无人。
师爷过来小心拆开糊名,他念出糊名之下的名字、籍贯等信息。
众人顿时变了神色。
“等等,你说他才十岁?”吴县令顿时眉头紧皱。
考棚出问题本就已经引起不少考生不满,如今最重要的就是稳妥,这样前所未有的先例,他可不想惹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