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 > 22. 河神 他日后定能庇佑百姓,福泽万民!

22. 河神 他日后定能庇佑百姓,福泽万民!(2/2)

目录

“若是小石头能被好好教导,日后入朝为官,定能庇佑百姓,福泽万民!”

他的语气肯定极了。

***

京城。

一队人马携带一块牌匾出京,还带着一道圣旨,直奔宁都府。

皇宫内。

龙袍男子和武将服的男子说话。

两人似乎关系不错,武将官服脸上表情揶揄:“从小到大,没见你这么小气过,就送一块牌匾和免税啊?啧啧啧。”

“人家小孩这图纸,帮你获得了民心,能让你喘口气和那群老家伙周旋了。”

龙袍男子扔了本折子过去,“你看看国库还有多少银子。”

“莫气莫气,再坚持坚持,打完这一仗就好了,边关不是传来战报了吗?只要这次这地把他们打服,能有好些年太平。”武将官服男子笑着说完,还用手给他胸口顺了顺气。

“国库确实没什么银子,太少也着实拿不出手,我给牌匾往上提了提,还许了燕家一些好处。”看起来二十出头的青年皇帝捏了捏眉心。

身着武官服的男子哦了一身:“原来是借花献佛,薅燕家羊毛去给人家小孩啊?”

一个茶杯扔下来,“滚。”

武官服男子身手利落地接下茶杯,嬉皮笑脸道:“那我先不打扰陛下批阅奏折了,臣告退。”

宫殿门口。

新来的小太监瞠目结舌:“怎,怎得这般没规矩?”

“禁声!”

直到下了值,才有人低声告诉他:“薛小将军自幼是陛下伴读,与陛下关系极好,现在薛家父子还死守边关,稳定局势,日后他来了你可别不开眼拦他。”

“我说他怎么来一会儿,陛下心情好像就好了不少。”

圣旨从京城出发,还在路上。

永河村人都已经迅速进入了夏种。

刚刚经历完累得人喘不过气来的夏收,马上又要进入玉米的种植。

顾璋这才知道“五月人倍忙”是什么意思。

真的忙得脚不着地。

永河村这一带,基本都是这样的种植形式,这一波玉米秋天收成,收成后又立即种下小麦,来年五月再收获。

不过顾璋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

因为秋娘已经找好了学堂,交了学费,要送他去县城学堂念书了!

此刻,正在家里商量,买一头牛、还是驴,每天可以接送顾璋去县城上学。

要不然走路的话,能两三个时辰,半日便没了,全家人也舍不得顾璋受这个苦。

“这钱要从哪里出?家里的二十两不能动,那是留着救急用的,咱们是从盖房子的钱里扣点,还是从买地的钱里匀出来点?”王氏表情纠结,似乎哪边都放不下。

顾老爷子明显更心疼地:“要不从房子里扣点?什么房子都是住,已经比咱家现在大很多了。”

顾大根显然也是这样的想法,跟着点点头:“买了地,咱们家以后就能产更多粮食了,买地的钱不能匀。”

秋娘也表态:“我也是这样的想法。”

正在吃脆瓜的顾璋:!!!

怎么突然就要对他的青砖大瓦房下手了?

本来钱就不够,竟然还要扣!

他赶紧举手:“我不同意,我不是这样的想法!”

顾璋确实比早先多了一点话语权,毕竟挣钱了。

秋娘问道:“那小石头你说说。”

顾璋赶紧道:“咱们买地的钱可以慢慢攒,大不了少买一两块,以后挣了钱再买就好,但是房子就是要一次盖好的,后面修修补补又麻烦,又难看。”

“而且房子改好了,就很难改了!”

顾璋叭叭叭描述:“我想要的青砖大瓦房,要……”

他挑剔得如地主一样说出许多要求,最后还道:“我想有一间书房,里面摆许多漂亮的花,还有一扇特别大的木质窗户,每天一推开,就是碧蓝的天空和漂亮的山景,特别亮堂的那种!”

顾大根咳嗽一声:“咱家可能修不起那样的,隔壁村地主老财都没修那样的青砖大瓦房。”

顾璋理直气壮:“所以更不能动修房子的钱,不仅不能动,咱们还要赶紧赚更多的钱,这样才能修大气好看舒服的新房子。”

“那你念书咋办?”

顾璋特别想说他不念了,或者走去。

但是想想那二十里路,光走他要走四五个小时,真的可怕,但是不念书肯定不可能,也不能每天都借人家的牛。

顾家没讨论出个结果,心就像是最近的天一样躁动。

不过没两天,虎头带来了好消息。

“小石头,小石头!!我爷爷说也送我去县城念书,以后我们还可以一起玩啦!”

虎头兴致冲冲跑进了,虎得没边,差点没把顾璋撞倒。

“等等,你也去吗?”顾璋回过神来。

虎头不是认了字,跟着家里学算学,之后接村长的班就好了吗?

没听说村长要让他继续念书。

虎头压低声音凑过来道:“我爷肯定是去交税的时候受刺激了,回来就说让我去念书,试试看靠科举。”

“我听说你也去这个,以后我们就可以每天一起玩啦!”虎头眉飞色舞,真像只快乐得嗷嗷叫的小老虎。

顾璋扯扯嘴角。

还以后每天一起玩?这小子怕是不知道,入了科举班,和村里这个半天学堂根本没法比。

恐怕更不知道,科举入门第一考,就要背下五十万字的内容。

顾璋拍拍他的背

感慨果然傻人有傻福,无忧无虑啊。

不过这也恰巧解决了买牛的问题,原本不好麻烦人家日日特意为自家孩子腾出牛来接送。

如今要接送虎头,他们花些银子,自然就能顺路来回了,自己族人,还安心。

于是在夏种最忙碌的那段日子后,顾家就正式对外说,他们家要盖房子了。

顾大根在村里走了一圈,立马有一群人热情的过来要帮忙。

“我来!”

“我也来帮忙,大根你有事就说,别客气。”

“我们兄弟谁跟谁啊?我肯定去!”

“听说你还想打口井,怎么突然这么阔绰了?”

村长家的儿子、大柱、德贵叔、狗蛋爹……村里人几乎都答应来帮衬。

这个时节盖房子也不是从早到晚,给地里的活留足了时间,出了力还包一顿饭,基本关系好的都愿意来。

谁家的房子都是这样盖起来了。

原本大伙都觉得没啥,直到顾大根拿出儿子画的图纸。

大柱凑得近,他第一个惊呼:“怎么这么大?”

最近一直不下雨,本就燥热,他这一咋呼,就有人暴躁道:“咋咋呼呼什么,不都是房子,能有多大?”

“是啊,不就是房子吗?咱村里的房子,不都是大伙搭把手盖起来的?”

大柱:“但,但是我瞧着,这个和县城里的青砖大瓦房咋那么像呢?”

啥?

这事想瞒也瞒不住,毕竟开始还好,后面顾家定的材料进村,那一块块大青砖,谁也瞒不了。

“顾家哪来的钱盖房子?”顿时成为全村最热的话题。

连小孩都要特地跑过来问一句:“小石头你家要盖县城的那种房子吗?”

找不到合适的理由,秋娘干脆就直说了有人买去了龙骨车的图纸。

毕竟这个没法眼红,距离太远了只能羡慕,要是说这些年攒下来的,恐怕又有小心眼记恨秋娘不带她们一起挣钱了。

“小石头这也太出息了!”

“也不知是谁买去了,肯定给了不少钱。”

青砖大瓦房啊!

虽然不少男人都在县城干过类似的苦力活,也知道怎么盖,但是从没在自己村子里盖过。

这下更多人来帮忙了,几乎大半个村子都来了。

顾璋本还在忧心,这房子什么时候才能住上。

一看这么多人,恨不得一人一块砖,就能直接围一圈,他顿时安心不少。

这日,是顾璋和虎头向赵夫子辞别的日子。

他们已经领了县学的衣服,三日后就要去县城书院念书了。

赵夫子难得没板着脸,有些不舍的看着自己学堂里最乖巧聪明的两个学生。

“去了学堂好好念书,别辜负你们爹娘的期望。”

“我教不了你们了,这个是送你们的礼物。”赵夫子递过来两个东西。

看不出是什么来,虎头好奇的先接过来:“夫子送我们什么?”

拿到手,虎头的脸色就变了。

顾璋仔细一看,竟然是赵夫子手上那个戒尺的小版!

虎头笑得都像是在哭了:“夫子,这个戒尺,这个,不会……”

赵夫子板起脸,就如同往日课前每次要打人手心一般。

吓得虎头赶紧站好,双手紧贴大腿。

顾璋也有些条件反射的发憷。

不过很快他就镇定地发现了端倪,这个“小戒尺”很薄,而且有些小的过分了,大人握住后就看不见了,更别说惩戒人。

赵夫子咳嗽一声:“翻过来看看。”

顾璋和虎头将打磨光滑的木片反过来,上面刻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赵夫子道:“这是《礼记·中庸》中的一句话,日后你们学到,就懂了,平日里可当书签用。”

虎头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夫子,这句话什么意思?”

赵夫子严肃道:“在你们没学到这话之前,就当它是戒尺好了,翻开书看到,就想想往日偷懒的后果。”

当书签来用,看到就想起儿时偷懒被打手心,谁还敢偷懒?

虎头小脸顿时哭丧起来:“夫子。”

顾璋也觉得这份礼物,颇为“别致”,不过也确实用心良苦。

“多谢夫子的礼物。”顾璋珍惜地把这枚戒尺模样的小书签收起来。

虎头也赶紧道:“谢谢夫子的礼物!”他一定会好好供起来的!

别了夫子,他们俩人分别回家收拾准备。

顾璋直接去了一天一个样的新房那边。

顾大根正领着大伙干活。

村里的汉子都热火朝天地干着,也热火朝天地聊着。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下雨,我看河里的水位线都降低了不少。”

“我们还好,对面大丰村的河床高一些,他们的龙骨车已经要取不到水了,最近看我们不顺眼的很,也不知道哪根筋不对。”

顾璋也知道这个事。

在灌浆期结束后,小麦是不需要水的,越干反而越好,能在地里晒得透透的,收下来晒的时候都省了工夫。

收割小麦的时候,更是没有人希望下雨。

所以天气被人忽略了好长一段时间了。

但是种植玉米可不一样,种子吸收了水分才好发芽。

太干可不行,可天偏偏就是不下雨,闹得人心慌,对面一条河之隔的大丰村,更是明显脾气暴躁。

“大丰村倒霉,正好在咱们交粮食税前一天去,被狠狠刮了一层皮,能不暴躁吗?”

“那也不能怪我们啊,就算两个村子关系不好,也不能这样吧,咱们还买龙骨车给他们呢!是吧,小石头。”

顾璋突然被点,一群人正在干活的叔叔伯伯都看过来。

“小石头来了啊!”

“是不是马上要去县城上学了?你这聪明脑瓜,肯定能学好。”

……

顾璋面对一通夸奖,都回以一个露出小白牙的笑容。

他围着屋子转了一圈,满意地看着青砖大瓦房按照他的图纸施工。

大伙还在聊,“要我说,还是那些减产的村子不好过,本来小麦就减产了,这会儿要是天还不下雨,恐怕玉米也要受影响。”

“多亏了小石头的龙骨车,要不咱们恐怕也要减产了!”

许多人连忙附和,声音里都带着股后怕。

他们都看见过那日交粮食的情况。

心中愈发感激顾家,要不也不会一说要盖房子,都一个个卖力过来帮忙。

顾璋觉得这个功劳确实说大了,村里人不知道具体情况,只知道是因为缺水减产,周围有人减产,他们没减,自然就归功于龙骨车。

但是其实,如果他们村没有龙骨车,最多也就是累一点,田离水近,勤快点辛苦点没那么大影响。

那些减产的,是田离河边距离稍远,或者地势太高,或者其他各种原因综合导致没法人工大量挑水。

天灾永远是人力没法抵挡的,在末世前那样发达的科技社会,国家都拿一些天气没办法,更何况是古代。

顾璋摇摇头,不过他也没傻到自己说破。

他绕了一圈,又去秋娘那边讨了一杯凉茶,正坐在小板凳上喝着,远处就传来闹哄哄的声音。

“这边,顾家人应该都在盖房!”

“小石头肯定也在那里。”

顾璋正小口小口喝凉茶,抬头望向远方。

“找我的?”

顾大根走过来,眉头皱起:“你跟在爹后面,别瞎跑。”

刚刚干完活,肌肉都还隐隐鼓起,看起来很凶。

“是大丰村的人。”

“这么大一群,还都拿着镰刀农具,这是想干什么?”

周围帮忙干活的人也都停下来,大家都站起来,聚在一起。

秋娘见状不妙,赶紧遣散在后面帮忙的小姑娘,让他们去找村长。

几个做饭摘菜的婶子,拿起菜刀家伙事,也走到前面。

“你们这是干什么?”顾大根沉声问。

对面大丰村,一位膀大腰圆的男人站出来,指着顾大根旁边的顾璋道:“我们都听说了,这娃娃是个有福气的,得龙王喜欢。”

“你们什么意思?”德贵叔皱眉他上前问。

“谁不知道,小石头年初掉到水里,当天就下了全年最大的一场雨,后来缺水了,他一个小娃娃竟然做出了龙骨车取水,这分明是得龙王爷喜爱。”

顾璋眼中的疑惑,顿时化为无语凝噎。

他说他除了教训那个走狗之外,也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而且有小呆瓜帮忙,包青天来了也别想查到他。

怎么就突然有这么一大群人来找他?

合着是迷信。

对面喊道:“我们也不为难你们,咱也没其他地方那种童男童女祭河神的陋习,就让你们村小石头下水游一圈。”

那膀大腰圆的汉子还回头说:“又不要命,还能给咱们县祈福落雨,这是不是有利于咱们十里八乡啊?”

那一群人都纷纷喊道:“是啊!”“咱们好多汉子都直接下水洗澡。”“就是就是。”

那群人显然被煽动,脸上是挥之不去的执拗和燥意,急切的眼珠子直勾勾地盯着顾璋,那架势,像是非要顾璋下水“祭河神”祈雨了。

顾璋皱眉。

“咚咚咚——”

就在这时,永河村的大鼎钟被重重地敲响,一连响了足足六声。:,,.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